李明看完塘报,缓缓闭上双眼,陷入沉思。钱守庸在一旁看着李明,片刻后,忍不住将自己看完塘报后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将军,你看呐,李自成此番大败,张献忠又请降,若朝廷借此机会彻底平息了流寇之乱,咱们可就危险了。朝廷一向忌惮咱们这种暗中发展实力,明面上却阳奉阴违的地方军头。一旦流寇平定,咱们怕是很快就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啊!”钱守庸满脸忧虑,神色紧张。
李明缓缓睁开眼睛,看向钱守庸,安慰道:“老钱,你先别急,事情不会像你想得那么糟糕。流寇存在的根基,并不在于张献忠、李自成这几个首领。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被贪官污吏压榨,被繁重的科捐杂税逼得走投无路,甚至卖儿卖女,过着悲惨的生活。只要百姓还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中挣扎,吃不上饭,看不到出路,流寇就绝不会平息。老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要朝廷对百姓的盘剥不停,流寇就不可能灭绝。这其实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朝廷不得民心,注定赢不了,最终也必将走向灭亡。”
钱守庸听着,不住地点头,感慨道:“将军所言极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但他话锋一转,依旧皱着眉头,满脸忧郁地争辩道:“李将军,话虽如此,可如今李自成大败,张献忠请降,这局势看上去对朝廷极为有利啊,万一……”
李明打断他,说道:“老钱,你先别急,这事没那么简单,你放心吧。就算孙传庭想彻底平定流寇之乱,可朝廷里那些眼红的家伙能不下绊子吗?朝堂上的崇祯皇帝能不怕他功高震主吗?流寇这次死不了,他们只不过缺一个契机,我相信这个契机很快就到。只要契机一到,流寇必定会死灰复燃。”
还没等李明说完,只听帐外卫兵大声禀报:“报!将军,军情处张明辉处长求见,说有紧急军情来报!”
李明神色一凛,急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只见张明辉匆匆进入营帐,李明见状,招呼道:“明辉啊,过来,快过来坐,喝口茶。你不在武昌待着,风尘仆仆地跑到我这军中来干嘛?”
张明辉一脸焦急,说道:“将军,有紧急军情!”
李明微微皱眉,说道:“有紧急军情,你派个手下人送过来就行了,还亲自跑来干啥?”
张明辉赶忙解释:“将军,这事实在太大,我实在放心不下,所以快马加鞭赶过来了。”
李明点点头,关切道:“这一路上可不太平,辛苦你了。”
张明辉说道:“大帅,我就不跟您客气了。”说着,急忙将情报递上去。
李明展开情报一看,只见上面用小字写着:八月二十三日,清皇太极令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担任主帅,和硕肃亲王豪格、多罗饶馀郡王阿巴泰为副,率领八旗左翼军;和硕成亲王岳托为扬武大将军,多罗安平郡王杜度为副率领八旗右翼军。清军兵分两路,绕道蒙古,右翼军八月二十七日率先出发,九月二十二日从密云东北墙子岭攻进长城;左翼军九月初四出发,九月二十八日从青山口攻入长城。两军于通州会师后,又各自兵分四路,右翼军沿运河,左翼军沿太行山麓,八路进兵。此次清军兵力众多,预估满、蒙、汉八旗总数当在十万之众。清军推进迅速,连克诸多州县,现已逼近京师,京城已然戒严。
李明看完这份密报,忍不住一拍大腿,兴奋地站了起来,差点蹦了起来,大声说道:“老钱,你看!我刚才说的那个契机这不就到了嘛!”
钱守庸被李明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赶忙凑上前去,看着密报上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十分复杂,既有对局势变化之快的震惊,又有对未来局势走向的担忧,喃喃道:“清军竟然在这个时候入寇,这……怎会这样?”
李明却一脸笃定,神色兴奋不减,说道:“老钱,这对咱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清军入寇,朝廷必然会将对付流寇的主力调去抵抗清军。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只要有了喘息的机会,必定会再次起兵。流寇之乱又会重燃,朝廷也就无暇顾及咱们了。”
钱守庸眉头紧皱,有些担忧地说道:“话虽如此,可清军兵临京师,若京师有失,必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啊。”
李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老钱,京城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沦陷。皇太极此番入寇,更多是为了掠夺财富和人口,增强自身实力,而非直接夺取大明江山。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佯装不知此事,等朝廷让咱们勤王的诏书一到,咱们表面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就率领这一个团,再从王铁牛的步兵里挑选三两千老弱,号称一万,做出一副全力北上勤王的姿态。等咱们这些步兵一路上抵达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