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只是看着大同县的方向,似有深邃的一笑,就果断回房补觉去。
这一回,他总算是可以睡着觉了。
除了现在已经雨过天晴之外,再一个就是,他已经想到了一个最好的‘退而求其次’之法。
在他看来,在不能除掉林昊的情况下,把林昊弄到凤阳县去当官,就是最好的‘退而求其次’之法。
他还就不信了,他林昊来到四面树敌的凤阳县之后,还能活着卸任。
除非他林昊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官,是一个苍蝇都找不到缝的好蛋。
可摆在眼前的事实也足以证明,他林昊不仅不是世俗眼里的好官,还不是什么好蛋!
想到这里,胡惟庸甚至是睡着了之后,嘴角都带有三分笑意。
时光如梭,很快就来到了上朝的时间。
奉天大殿之内,
也就在清晨的阳光,透过四方门窗照耀进大殿之时,朱元璋就在早已列队在此的满朝文武的眼里,步入那高高在上的龙椅。
朱元璋看着这张,昨天早上才坐过的龙椅,只觉得他已经阔别了一年之久。
原因无他,
只因为这里的时间虽然只过了一天,但他的‘灵魂’却在他那现在还未出生的大孙的帝王时代,过了整整一年四季。
“陛下圣躬安!”
在礼部尚书的带领下,百官向朱元璋叩拜行礼。
朱元璋看着百官道:“咱安,都起来吧!”
大明的朝会,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山呼万岁这回事。
除了初一和十五的大朝,以及登基和重大节庆之外,像这样的例行朝会,问个安就完事了。
百官起身之后,朝会就正式开始了。
朱元璋的目光,直接就跳过了文武百官,只专注于身为文官之首,也身为淮西头目的胡惟庸。
胡惟庸察觉到朱元璋的目光之后,就赶紧收敛眼里的锋芒,权当昨天才发生的‘百官为林昊请功而逼宫之事’不存在。
甚至,权当林昊这个人不存在。
全国各地的事务,该怎么奏事,还怎么奏事。
朱元璋见状,也权当林昊这个人不存在,该怎么议事,还怎么议事。
他们这两个皇权和相权的代表,就这么形成了一种‘敌不动我不动’的态势。
终于,全国各地的其他事物,都朝议完了。
如果再不把‘林昊’二字提出来的话,就该进入下朝的流程了。
朱元璋见状,这才轻咳一声后,朗声说道:“既然大家没其他的事情,那就让咱说一件事情吧!”
朱元璋话音一落,胡惟庸的眼里,就有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精光。
有此反应的人,也绝不是胡惟庸一人。
跟着胡惟庸混的孔克表和涂节之流,和因为‘战略粮仓’之事,对林昊顿生好感的徐达等人,都猜到了朱元璋接下来要说的事情。
但身为人臣,在必要的时候,也必须懂装不懂。
唯有如此,才能彰显陛下之圣明。
所有人的眼里,朱元璋直接就用宣布诏令的语气说道:“正如你们所说,大同县知县林昊,主持修建‘战略粮仓’、‘灾用粮仓’、‘活用粮仓’,实乃大功一件。”
“朝廷不能视而不见,咱不能视而不见,朕不能视而不见。”
“所以,朕决定让他连升两级,另传召全国各方官吏,以示褒奖!”
朱元璋话音一落,满朝文武就面露期待之色。
对于那些因为林昊的举报,遭受巨大损失的淮西勋贵来说,这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们起初还以为,就凭私自扣下农税的罪名,就可以将他林昊置之死地。
可却不曾想到,他私自扣下农税的罪名,在‘三大功能粮仓’的洗白下,直接就变成了利国利民的大功。
他们深知已经无法借着这个罪名,除掉他林昊,于是就想到了‘满朝文武为林昊请功而逼宫’这么一招捧杀之计。
这一招虽然不能将他林昊置于死地,但也可以有效的打压其仕途。
最起码,可以有效的阻止其进入朝堂!
只要他林昊不在朝堂,他们就还有除掉他林昊的机会!
今天早上,他们在宫外排队之时,胡惟庸又和他们说了,他为林昊安排的最好去处。
他们听后,如果不是身处于天子眼下的宫外,他们就直接拍案叫绝了。
本来嘛!
把一个本就做事不规矩的官员,弄到一个四面楚歌,八方仇敌的地方,就算不能立即整死他,也大大的增加了整死他的机会。
不得不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退而求其次’之法。
当然了,这也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如果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也这么想,那就简单了。
可如果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陛下,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