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看不到,满朝文武都在被压迫吗?”
“你的不反抗,只会告诉满朝文武,你这个皇帝都已经接受了这种压迫!”
“他们见你都放弃了,还会帮你反抗吗?”
“你这真的是......”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心中顿生无力之感。
这一刻的朱元璋,已经对这个沦为林昊的一言堂的‘未来大明’,失去了兴趣。
现在的他,只想快点回到他的年代,只想尽快开始为了避免这一切发生而谋!
可也就在他如此希冀之时,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这个‘魂’快速吸出了奉天殿。
等他回过神来之时,他就已经身处于殿前大广场的日晷之下了。
紧接着,他就看到日晷的针影,不断在日晷轮盘上转圈。
而他头顶上的天空,也在快速白昼转换。
与此同时,他的面前,就再出现了一面,只有他可以看见的虚拟屏幕。
虚拟屏幕之中,无数的钦差队伍,带着朱允炆签署的《建文律》,发往全国各大州县。
各大州县官吏接到旨令之后,也在快速实施最新的《建文律》。
一处菜市布告栏之下,无数百姓正在围观相应的宣传。
“这新的《建文律》,比严苛的《洪武律》和《洪武大诰》要好多了呀!”
“乱世当用重典,盛世当施行仁政,这是当朝陛下在告诉我们大家,他要施行仁政,要让百姓休养生息啊!”
“陛下难道不怕别人说他三年不到,就修改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律令,是为不孝吗?”
“陛下冒着大不孝之名,也要施行新政,还真是有魄力啊!”
“也不看看当朝陛下是谁的学生,他可是镇国公的学生,自然有镇国公的魄力。”
“你们这些后生晚辈要知道,镇国公可是一个,可以为了老百姓,连命都不要的人。”
“只能说,这建文一朝,值得我们大家期待,这建文皇帝,也值得我们支持!”
“......”
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接连不断的来。
画面之中的菜市名,或者店名,也在告诉朱元璋一个消息。
那就是这些接连不断的画面,正在反映全国各地方的百姓心声。
因为这些菜市名和店名,都会带有扬州、凤阳、杭州、绍兴等地名。
甚至,他还看到了大明西南的重庆、成都,以及大明北边的大同、太原等地名。
这些接连出现在画面之中的地名,就足以告诉朱元璋一个,他不得不承认的好消息。
那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林昊强权之下的‘建文新政’,正在快速让‘建文皇帝’朱允炆,成为全国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皇帝。
当然,这些把建文皇帝朱允炆,当成是真正的皇帝的声音之中,也总是会有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
而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就是一句‘建文皇帝虽好,但却是镇国公所教’。
其实,这还不是最让他心烦的事情。
最让他心烦的事情,是他想承认这句‘建文皇帝虽好,但却是镇国公所教’,但他却不得不承认。
就他目前的所见所闻来看,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他林昊不暴揍朱允炆,朱允炆不会乖乖的接受他林昊的谏言。
如果没有他不卑鄙的用‘素描’收服方孝孺三人,建文新政也没办法这么快施行。
总之就是一句话,如果他林昊不对新帝大逆不道,不对同僚卑鄙无耻,他朱允炆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皇帝。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不禁皱起了眉头。
“难道,咱又错了吗?”
“咱不可能有错啊!”
“哪有对皇帝大打出手的忠臣,哪有对同僚卑鄙无耻的贤良?”
“可咱看到的结果,又足以证明,他这个对皇帝大打出手,对同僚卑鄙无耻的人,正是让新帝快速收获民声的忠臣贤良?”
“......”
朱元璋没有那么快接受,这远远超出他认知的一切。
但他也愿意再继续看看了!
甚至,他对林昊强权之下的大明,还有了那么点希望。
也就在朱元璋对这未来的大明,再抱希望之时,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往奉天殿里吸。
朱元璋的眼里,户部尚书抱着玉笏向朱允炆谏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对天下佛门的恩典,不可撤回。”
“世人皆知,太祖高皇帝与佛门颇有渊源,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佛门对太祖高皇帝有恩。”
“陛下如果觉得佛门手里的免税土地太多,可以自即日起,不再允许他们获取新的免税土地。”
“但他们在洪武一朝所获免税土地,在世人看来,就是太祖高皇帝的报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