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 第252章 他的知音竟然是他,老朱的布局

第252章 他的知音竟然是他,老朱的布局(1/3)

    “彩!”

    “太精彩了!”

    来自于洪武六年的朱元璋之魂,第一次为在这个时代,权倾朝野的镇国公林昊,由衷的鼓掌又喝彩。

    他实在是万万没想到,被他视为王朝最后的希望的‘三位先生’,竟然是在他死后批判他的真凶。

    而他日防夜防的‘国贼’,竟然是为他守护身后之名的帮手!

    突然的两极反转,让他想骂未来的自己瞎了眼,又让他想夸未来的自己,有着一双识人慧眼。

    只不过,那让他想骂未来的自己瞎了眼的对象,从‘林昊’变成了‘三位先生’。

    而那让他想夸未来的自己长了眼的对象,却是从‘三位先生’变成了‘林昊’。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林昊又继续说道:“所以,任何政治都要讲究一个‘时效性’。”

    “这天底下,没有一直好下去的政策,也没有一直坏下去的政策。”

    “我不是因为受了太祖高皇帝的恩惠,又要说他的好话,只是用他的事迹,子再给三位先生举例说明。”

    林昊话音一落,原本高谈阔论的方孝孺,变成了坐下听讲的学生。

    而原本坐下当学生的林昊,却是站起身来,成为了资深的讲师。

    而他朱元璋,也变成了坐在那里,满面春风的看着林昊的‘好学生’!

    林昊朗声说道:“我华夏大地历经蛮元百年摧残,早已是学问几乎断绝,法统几乎不讲,伦理几乎沦丧的地步。”

    “你们这些后生晚辈出仕的时候,日子都已经好起来了。”

    “我洪武三年中举出仕,上任大同,途经江淮地区。”

    “长江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因为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

    “同时也因为江河湖泊众多,有着洪泽湖、巢湖等湖泊,又是重要的渔业产地。”

    “你们看到的江淮鱼米之乡,都是经过我们努力的成果。”

    “可是我在洪武三年,途经江淮之时,看到的却是牧草茂盛,房屋荒废。”

    “老百姓的炕头没住人,只有长过去的草,以及晚上到处可见的鬼火!”

    在说到‘鬼火’二字之时,林昊不仅加强了语气,还稍有沉重。

    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元朝贵族,废弃农渔,圈了地做马场,杀了人丢进地里,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场里的草,长得更加的好。”

    “六月夏夜,除了到处都是可见的鬼火之外,还能感到阴风阵阵!”

    “除此之外,还有开国之后的扬州城!”

    “曾经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变成了‘易子而食一废墟’!”

    说到这里,他又看着方孝孺三人,语重心长的道:“手捧圣贤书的先生们,我大明的江山,是建立在一座,文脉几乎断绝,法统几乎败坏,伦理几乎沦丧,为了活着,打家劫舍,吃人肉都是家常便饭的废墟之上啊!”

    “说句大逆不道的,你们如果是那个时候的朱元璋,你们该怎么做?”

    “施以仁政吗?”

    林昊话音一落,方孝孺三人只是对视一眼,就低下了头,还不同程度的红了脸。

    林昊见状之后,直接就瞪大眼睛,厉声问道:“别把头低下,你们是太祖高皇帝亲封的辅政大臣。”

    紧接着,他又掷地有声的说道:“你们是,被你们冠以‘苛政’罪名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亲封的辅政大臣。”

    “你们有权和我掰扯一二的,辅政大臣!”

    “所以,都把头抬起来!”

    “看着我的眼睛,都给我看着我的眼睛!”

    “告诉我!”

    “告诉我,如果你们是那个时候的朱元璋,是不是一来就施以仁政?”

    林昊话音一落,方孝孺虽然抬起头来,看着林昊的眼睛,但已经没有了他之前的理直气壮。

    他的眼里,有着明显的愧疚之色。

    方孝孺声音渐弱的说道:“不能,乱世当用重典!”

    紧接着,黄子澄和齐泰,也跟着声音减弱的附和了起来。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真就是第一次因为林昊,感动到湿了眼睛。

    此刻的朱元璋,没有拍手鼓掌,也没有大声喝彩。

    他那双看着林昊的眼睛,只是鼻子一酸,就有了些许湿润之感。

    紧接着,他就面带微笑的同时,缓缓的点了点头。

    如果非要用什么来形容朱元璋此刻的眼神,那就是一个从未被人理解的孤勇者,遇到了理解他的知音。

    “是啊!”

    “别说是咱死之后了,就连这些年里,咱都听到了不少,说咱制定法统,太过严苛的声音。”

    “这些个腐儒,只知道咱严苛,却不知道咱的苦处。”

    “不严苛能行吗?”

    “不严苛,根本不行啊!”

    想到这里,他又释然且无奈的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