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 第160章 中庸无为,他的政绩

第160章 中庸无为,他的政绩(1/2)

    “老相国,喝口茶,润润嗓,消消气。”

    “要是因为这种事情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

    胡惟庸把茶盏递到李善长的手里之后,又恭敬的说道。

    李善长看着一脸镇定的胡惟庸道:“老夫还没说你呢!”

    “老夫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你看好这群骄兵悍将,千万不能让他们有失,你怎么能被他们蒙在鼓里呢?”

    胡惟庸面对李善长的指责,俨然一副学生听教的姿态。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教训得是,可下官也有下官的难处。”

    “老相国退养之后,中书左相的位置就一直缺着,我为右相,徐达也为右相。”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以武抑文’!”

    “正因为陛下的这个意思很明显,所以这些个骄兵悍将,也不完全以我马首是瞻。”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正如陛下所说,这些骄兵悍将打仗的时候是一把好手,可一旦不打仗了,他们就不让人省心了。”

    “您也听到了,他们是嫌陛下给得太少,想要学陛下给自己的子孙‘封王’,才是主要的原因。”

    李善长听到这里,也只是若有所思的重复道:“给子孙‘封王’?”

    紧接着,李善长就明白了胡惟庸这话的意思。

    这些做起事来,往往会胆大妄为到不计后果的骄兵悍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皇帝陛下为榜样’。

    皇帝因为义子义侄发家,他们就喜欢收军中遗孤为义子义侄!

    皇帝为了让嫡系子孙永远当皇帝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永享富贵,就决定要一代一代的封王封下去。

    所以,他们也想着让自己的嫡系子孙永远袭爵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家底殷实。

    可皇帝赏赐的这些财产,明显不足以让他们的庶出子孙也家底殷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瞒着他胡惟庸和李善长,在家乡胡作非为!

    “一群只会用拳头,不会用脑子考虑后果的武夫!”

    “他们怎么就能不知道,很多事情只有皇帝可以,臣工不可以?”

    李善长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就‘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嘴。

    胡惟庸再次宽慰道:“老相国,他们要是什么都懂了,我们以后还怎么掌控他们呢?”

    “您说是吧?”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李善长放下茶盏之后,就又继续叮嘱道:“话是这么说,可也不能再让他们胡作非为下去。”

    “陛下可以忍他们一次,绝对不会再忍第二次。”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放心,他们也不是真的傻子,哪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栽第二个跟头?”

    “再者说了,太子殿下对他们的惩罚也不轻,无异于扒了他们一层皮。”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他们也绝不敢再瞒着我们胡作非为。”

    “如此想来,这对你我二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

    李善长点了点头之后,就看向太子东宫的方向道:“太子能有此手段,老夫也......”

    一句‘老夫也倍感欣慰’,李善长只是在心中暗道而已。

    他之所以不敢明言,只因为他虽然是‘太子少师’,但却并非朱标的直接老师。

    世人所熟知的太子师,指的是朱标的启蒙老师,当世大儒‘宋濂’。

    可朱标的老师又何止一位?

    他李善长就是朱标在权谋和治国方面的,启蒙恩师!

    胡惟庸看着这一幕,自然知道李善长在想什么。

    可在他胡惟庸看来,现在却不是追忆往昔的时候,现在是该商量怎么处理他林昊的时候。

    想到这里,胡惟庸当即就一脸认真道:“老相国,您还是先不要想其他的了。”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这个举报他们的‘大同县知县’林昊,我们该怎么处置?”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就在看向大同县方向的同时,目光也变得逐渐深邃了起来。

    “把你知道的,有关于这个林昊的事情,都说给老夫听。”

    李善长话音一落,胡惟庸点了点头道:“三个月前,陛下突然就微服北巡,事先也没有给我们打过招呼,直接就走了。”

    “不久前,陛下回来也是悄无声息。”

    “他回来的当天下午,就把提拔他林昊的考官和吏部官员给打了一顿。”

    “打完之后,又立即赏赐了一番!”

    “紧接着,太子殿下就办了他们这个案子!”

    “至于他们挨打受罚,皆因林昊举报的这个消息,则是因为东宫的太监,不小心说漏了嘴!”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就不禁皱眉问道:“就这么多?”

    “你事后没有去吏部查这个林昊的政绩底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