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5章 番邦小国就是欠敲打

第75章 番邦小国就是欠敲打(2/3)

兵、步兵,那才是不正常的。

    但吹捧领兵大将就不同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古话,不仅大明人熟知,那些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人也没有不知道的。

    他们太清楚一位出色的猛将、无敌统帅对一支军队的提升有多大了。

    然而,眼下的火铳队,就不能再吹捧领兵的将军了。

    “诸位,你们现在所见的,正是我大明的火铳队!”

    “对于大明军队而言,火铳以及其他火器,乃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弓箭虽然好用,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弓箭手。”

    “况且,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不仅需要门槛和天赋,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可火铳就不同了!”

    “火铳的制造虽然耗费不低,但也谈不上太过惊人。”

    “关键在于,仅仅几个月的训练,就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火铳手!”

    说到这里,胡惟庸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一众使臣,微微一笑。

    “众所周知,若是集中一大批弓箭手,连续发射弓箭,确实能有效打击敌人。”

    “弓箭手培养不易,即便是最好的弓箭手,最多二十箭,便力竭难继。”

    “那火铳呢?”

    “大明立国之初,就已配备上万支。”

    “这还不包括其他火炮。”

    “两军对垒时,本官敢断言,我大明的火铳队,百步之内可连续射击。”

    “甚至,连续射击一两个时辰,也不过是多消耗些而已。”

    “又有多少军队能承受我大明火铳队一两个时辰的攻势?”

    说话间,城墙下的火铳队按计划展开了演练。

    只见原本整齐排列的火铳手,取下肩上的火铳,迅速变为三排。

    随着指挥的一声令下,第一排火铳手率先。

    射击后,他们立即后退。

    第二排火铳手上前一步,蹲下,。

    待第二排火铳手退回装填时,第三排火铳手早已上前、蹲下、。

    使臣们望着城下连绵不绝的枪声,目瞪口呆。

    先前胡惟庸的描述已让他们心惊,此刻亲眼目睹这一幕,更是胆寒。

    火器?

    大明何时拥有如此神奇的火器?

    这种火力覆盖、连续打击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

    在使臣们眼中,明军所展示的,堪称逆天神兵利器。

    他们却不知,这不过是根据胡惟庸的建议稍作调整、临时训练的成果。

    若让他们见识到永乐大帝朱棣时代全世界首支全火器配备的“神机营”,恐怕会吓破胆。

    显然,到了此时,所有使臣都明白,为何大明皇帝在觐见后特意带他们来此。

    就是为了让他们见识大明的兵威,让他们明白得罪大明的后果。

    骄兵悍将、神兵利器……

    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毫不掩饰!

    为何?

    因为大明凭的是真正的实力碾压,而非投机取巧。

    这是大国的底气!

    这是上国的从容!

    看看眼前这群使臣的模样,就明白了。

    即使火铳队已经退场,他们依旧未能回过神来。

    朱元璋也是个善于揭人伤疤的,明明众人都看得出这群使臣正在瑟瑟发抖,他却依旧淡定地问道:

    “诸位,咱大明的火铳队,可还入眼吗?”

    使臣们相互对视,随后战战兢兢、老老实实地对大明的火铳队大加赞赏。

    聪明一些的,已经开始拍朱元璋的马屁了。

    见到这番情景,朱元璋终于满意了。

    “现在想想,还是惟庸有远见啊!”

    “眼下这般多好,既涨了咱大明的面子,又震慑了一众外夷。”

    “也是时候让他们明白,咱不去攻打他们,不过是懒得理会罢了。”

    “若是得寸进尺、胆敢犯上作乱,那咱可就得下重手了!”

    至此,一场简短的外交便告一段落。

    心情极为愉悦的朱元璋,索性邀请众使臣继续回宫殿宴饮。

    而一众使臣则小心翼翼地紧随大明官员,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那模样……啧啧,显然是吓得不轻。

    (本章完)

    ------

    大明作为正统的中原王朝、汉家文明,自然秉承着汉家的传统。

    这不,无论你私底下是善意还是恶意,只要你表面功夫做足了,一场宴饮是少不了的。

    说白了,咱汉家文明,历来喜欢在吃喝之间谈事情。

    或者说,谈事情时若没有点吃喝作为遮掩,总觉得不够自在。

    吃货民族、饮食文化、吃货帝国……

    太多称谓足以证明这一点了。

    因此,即便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