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4章 还是老实点吧

第74章 还是老实点吧(2/3)

今日的朱元璋,身披火红九龙衮袍,头戴象征至高无上地位的帝冕,宛如一位永恒的神只,俯瞰着其子民。

    冷漠、审视,同时混杂着一丝得意与轻蔑。

    “臣等见过陛下,恭请圣安!”包括胡惟庸在内的满朝文武,齐声行礼,向朱元璋问候。

    朱元璋淡淡回应:“朕安!”

    至此,君臣之间的礼节已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分列文武两侧,静待今日最为重要的议题——使臣上殿、献宝。

    奉天殿门口,太监高声宣告:“宣,高丽国使臣,上殿!”

    此前,高丽使团已在太监引领下,于一旁静候。

    闻此声明虽尖利却显庄重之声,高丽使团正使李默整理衣冠,率先步入奉天殿。

    殿内,官员身后,齐整地坐着一队乐师。

    在内侍指挥下,他们演奏着大明特有的宫廷乐曲,曲声宏大而尊贵,让人在这巍峨宫殿中,不禁心生敬畏。

    沿台阶而上,至殿门,太监再次宣告:“高丽使节,觐见!”

    早已熟谙这些仪节的李默修手持高丽王印鉴的国书,高声宣告:“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觐见大明皇帝陛下!”言毕,低头越过高高的门槛,在大明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稳步至殿中。

    “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代我王恭请上国皇帝陛下圣安!”

    朱元璋略一眯眼,语气淡然:“朕安!”

    李默修高举国书,躬身道:“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代我王献上国书,以表两国世代友好。”并附言:“内附礼单,为我王为上国皇帝陛下贺!”

    这番话一出口,大太监宋利立刻上前,接过李默修手中的国书。

    他恭敬地将国书呈给朱元璋,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便随手丢给宋利,命令道:“念!”

    宋利弯腰双手接过国书,站到御陛之上,高声宣读。

    “高丽使节代表高丽王,献上珍宝!”

    “珍珠五十斛……”

    话音刚落,早已在外等候的高丽使节团成员,便高举珍珠,步伐稳健地走进殿内。

    这一盘自然不是全部,但至少要让大明的皇帝陛下和众位官员见识到这些珍宝的样貌。

    否则,这礼岂不是白送了?

    紧接着,人参、皮草、高丽美女、宝石等一系列虽有些稀奇但并非特别罕见的物品,陆续被送入奉天殿。

    待高丽的国书宣读完毕,献宝的数量也一一呈上,高丽王如何深情款款地讨好大明的情景也展露无遗。

    随后,轮到其他国家登场。

    新罗、东瀛、琉球、扶余……

    但凡周边有名号的国家,一个个依次进殿,规规矩矩地向大明呈上国书、献上珍宝。

    宝石、雕塑、珍禽异兽、刺绣、海鱼、黄金、花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胡惟庸今日可谓大开眼界。

    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初期的威慑力竟如此强大,竟能让周边小国如此敬畏。

    要知道,这还是各国使团耍了些小心思后的结果。

    没有一个国家敢公然糊弄大明!

    没有一个国家敢公然挑战大明!

    这就是武德充沛、威震四海的大明此刻的地位。

    这种万国来朝、小国敬仰的盛况,令胡惟庸如痴如醉。

    好啊!

    太好了!

    这场景,怎么看都看不够啊!

    (本章完)

    ------------

    大明的朝贡仪式,从入殿拜见、献礼、宣读国书到观礼,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矩。

    这固然是礼部官员们能力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大明对周边小国的一种文化碾压。

    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让这些小国见识见识。

    什么叫泱泱大国!

    何谓千年传承!

    何谓中原正统!

    何谓汉家文明!

    ……

    前世,好莱坞在全球折腾了几十年,美利坚的各类基金雇佣了无数人为其歌功颂德。

    目的,无非是宣扬他们的文明。

    然而,结果如何?

    在那几十年的时光里,美利坚确实成为了那一代人心中的灯塔,富强的象征。

    多少人忧心忡忡,认为这一代人已经跪倒,未来的孩子将何去何从?

    但事实呢?

    十年!

    仅仅在国力发展后的不到十年间!

    那种深植于血脉中的文明自信,瞬间回归。

    厉害了,我的国!

    这绝非一句戏言!

    为何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佬们毫不着急,反而从容不迫?

    只因文化侵袭这种事,美利坚最近才略懂皮毛。

    而我们,早已玩转千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