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3章 送出四书五经

第73章 送出四书五经(2/3)

    “毕竟,你爹已经说了不征之国,你这孝顺的孩子又怎会违背我的安排呢?”

    “你尚且如此,更何况后世子孙?”

    说到这里,朱元璋长叹一口气。

    “还是惟庸看得长远啊!”

    “别说后世子孙,就算你这里出了什么麻烦,结果却因我当初的决定而让你无法处理,我这心里都像刀割一样疼。”

    “别人可以打我们,我们却不能还手,这不是傻子吗?”

    “甚至如果遇到一个不争气的,岂不是要被别人欺负到家里来?”

    朱标听到这里,连忙回应:“父皇,不必如此担忧,儿孙自有儿孙福,或许他们中会出一个比我更出色的人也说不定呢?”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

    “不会了!”

    “绝对不会有比你更出色的了!”

    “这不是我在吹嘘,而是后世子孙哪个能像我这样,辛辛苦苦、全心培养太子的?”

    “没这份胆识,做太子的哪能安生过日子,谈何争气呢?”

    “所以说,这事儿确实是我们做错了,给后人添了麻烦。”

    “错了就认,没啥大不了的!”

    “惟庸也是自己人,要不是实在看不下去,他也不会跟你提这些。”

    “那老头儿,心思细着呢!”

    “他现在低调得很,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除非事情紧急或者实在看不下去,否则绝不会开口。”

    “标儿,你也别因为今天的事怪惟庸,他可是咱们老朱家的忠臣良将!”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事儿孩儿清楚!”

    “胡公平时看似游戏人间,可他的本事还在。”

    “或者说,如今没了案牍之劳,胡公反而看得更透彻了!”

    朱元璋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

    “那老头现在是真的逍遥了。”

    “关上门,抱着,想怎么乐呵就怎么乐呵!”

    “标儿,你看着吧,咱洪武朝将来说不定就数他活得最自在!”

    父子俩调侃了几句胡惟庸的趣事后,话题又回到了外邦问题上。

    “标儿,咱想明白了!”

    “其实惟庸让你提醒的事,就是让咱别太惯着外邦。”

    “想想也是,咱对那些大臣都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儿。”

    “那外邦,凭什么光吃甜枣儿不挨打啊!”

    “你说是不是?”

    朱标听了连忙点头。

    他虽然性子比朱元璋温和些,但心里的想法却是一致的。

    这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外邦小国凭什么只占便宜不挨教训?

    在他老爹手下当差的臣子,不也是时不时得敲打一下才老实吗?何况那些外邦呢?

    想到这儿,朱标详细地和朱元璋讨论起了的事儿。

    这事儿,可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这事儿,能提振士气啊!

    当晚,朱元璋召见了徐达、汤和等将领入宫。

    加上早已在东宫的太子朱标,众人整夜商讨!

    说白了,展示军威、是必然的。

    但怎么,怎么给各国来个下马威,才是关键。

    其中的奥妙深不可测。

    不过,徐达、汤和等人毫无怨言,反而精神焕发,兴致高涨。

    毕竟,他们早已对番邦所受到的优待感到不满。

    如今朱元璋能够“改过自新”,他们自然欣喜若狂。

    同时,他们心里也在盘算着。

    大明已经和善了这么多年,是时候展现一下大明的威严了。

    (本章完)

    ------------

    这几天应天府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使团到访一事。

    使团来访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毕竟,大明定鼎中原这么多年,来来往往的使团数不胜数。

    但这次不同,这次的使团竟然被胡大老爷当面驳斥,毫不留情,一点面子都没给。

    这样的奇闻轶事,从官场传出后,立刻在整个应天府传开了。

    毕竟,谁不爱听点八卦呢。

    胡大老爷这是在替陛下出气?

    胡大老爷……

    各种各样的传言在应天府满天飞。

    这些传言自然也传到了当事人们,也就是各路使臣的耳朵里。

    他们此时都住在驿馆里。

    按理说,他们的关系并不怎么好。

    有些国家之间甚至时不时还会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和睦相处自然不太现实。

    因此,尽管住在同一座驿馆里,他们平日里除非必要,否则几乎不会碰面。

    可如今,他们却一个个聚在一起,脸色凝重地坐在那里。

    “诸位,说点什么吧,总不能回去后,你们的君王问起来,你们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