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61章 论语都不会

第61章 论语都不会(2/3)



    “从《论语》中截取、拼凑的题目,你若答不上,只能归咎于你学识不精。”

    “我的书是不是从青楼里学来的,我不清楚,但你读过书吗?”

    此言一出,对面的学子顿时脸色惨白,气郁难平,险些当场吐出血来。

    贡院门前,随着这段对话的展开,四周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状告皇上?

    还告什么啊!

    现在的情况已经表明,胡大人这次确实是认真出题,严格按照学问来考核。

    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合常理,但那只是某些人学识不足,或者压根没想到罢了。

    不然,还能怎么解释?

    连《论语》都背不下来,还敢说自己读过书?

    一众学子此刻悔不当初,恨不得给自己几个耳光。

    近来备考的日子里,他们整日沉迷于闲杂书籍,时间一长,竟然连《论语》里的内容都忘得一干二净。

    面对这样的情景,谁还好意思抱怨?

    随后两天,这道题的正确答案迅速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之后,更是通过学子们的口耳相传,越来越广。

    此刻,学子们恍然大悟,真没几个敢再骂骂咧咧的了。

    不好意思骂啊!

    连《论语》都背不会,还说自己读过书?

    这句当初在贡院门前,刚刚散考时的对话,彻底响彻了大明。

    一众学子,此刻只顾着捶胸顿足。

    没说的,只能怪自己学识不济了!

    而此时,皇宫之中,身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一批奏折后,忽然抬头。

    “宋利,今年的院试是不是结束了?”

    “回皇上,前几天就已经结束了,现在正在批阅卷子呢!”

    朱元璋听了,也没再多说什么。

    他每日要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能记住这样的小事,已是难得。

    朱元璋似乎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过多在意。

    不过,当他目光扫过站在对面,仿佛隐形般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时,忽然心中一动。

    “毛骧,朕问你,这次胡惟庸亲自出题了吗?”

    朱元璋随口一问,毛骧却不敢怠慢,他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陛下,此次院试,胡大人一如既往,只出了最后一题。”

    朱元璋一听,眉头微微一动,稍作迟疑后,轻声问道:

    “那……这次院试,可有考生抱怨惟庸出题太难,最后闹出是非的?”

    毛骧心中暗自感慨:

    ‘胡大人真是深受圣眷啊!’

    虽然羡慕,但毛骧不敢耽搁,立刻答道:

    “回陛下,胡大人此次出题虽然依旧难度不小,但考生们并无怨言。”

    “毕竟胡大人这次出的可是正经的经义题。”

    朱元璋一听胡惟庸出题难却无人抱怨,顿时来了兴趣。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嘴角微扬,朗声道:

    “说说,胡惟庸出了什么题,居然能让人心服口服?”

    “要知道,那些酸儒可不是好对付的,咱可没少被他们顶撞过。”

    “要说他们顾忌胡惟庸的官职和名声,咱是绝对不信的!”

    毛骧心中暗暗叫苦。

    同样是替皇帝办事,为何胡惟庸就能如此得信任?自己但凡做点什么,皇帝总要怀疑自己是否另有心思。

    不过,他还是规规矩矩地答道:

    “回陛下,胡大人的题虽然难,但确实是经义题。”

    “胡大人出题为:君夫人阳货欲,以这六字为题,要求写一篇策论。”

    朱元璋一听,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什么?”

    毛骧不敢拖延,赶紧解释。

    等他说完这题的破题思路后,朱元璋恍然大悟,一拍御案道:

    “我就说嘛!胡惟庸办事还是有章法的!”

    “既然是《论语》中的句子,那些考生做不出来,怪得了谁?”

    “咱当年虽然不识字,后来可是学过的。”

    “读书人背书,不就是从《论语》开始的吗?”

    “这要是《论语》里的题都做不出来,还能怪谁?”

    “胡惟庸没错!”

    说到这里,朱元璋甚至主动为胡惟庸辩解。

    “胡惟庸想必也是关心那些学子!”

    “院试是童子试的最后一关,让他们考考典籍,体会温故知新的道理,有什么错?”

    “毛骧啊,你看,胡惟庸有意栽培,这些学子也懂规矩,不吵不闹。”

    “这多好!”

    “只是这考题,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啊!”

    朱元璋低声自语。

    他刚才也差点误解了,幸好毛骧解释得及时,否则就要出丑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