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55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第55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2/3)


    “图啥啊?凭啥啊?”

    这个问题一出,一众书吏不约而同地再次点头。

    虽然结果都是退婚,但谁先提出,其中的差别可大了。

    因为被退婚的一方,无疑会被视为被嫌弃的对象。

    那样的名声,可就毁了。

    胡惟庸此刻也是一头雾水,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那位年长的书吏却冷笑了一声。

    “你们懂什么?我当初也被搞糊涂了,但经过我姨夫的解释,我才明白。”

    “来,我来给你们讲讲。”

    “第一,胡大人不是被贬也不是失宠,而是因病辞官的。

    所以,他在陛下心中一直是心腹重臣,这点你们承认吧?”

    众人连忙点头,这事儿大家都清楚。

    “其次,李相虽然当了丞相,但那又怎样?”

    “胡大人在陛下那儿依旧受信任,而且深居简出,根本不参与朝廷事务。”

    “我们不管胡大人是以退为进还是看破红尘,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李相想拿捏胡大人也无从下手。”

    “所以,最后胡大人直接上门翻脸了,李相再生气,又能拿胡大人怎么办?”

    “说得好像谁没当过丞相似的,谁比谁强多少啊!”

    “只不过,李相在位,所以之前传出的消息是李相上门退婚。”

    “可终究纸包不住火啊,时间一长,就暴露了!”

    “各位同僚,这下明白了吧!”

    胡惟庸听到这里,皱了皱眉,转身离开。

    这事儿,不太对劲啊。

    作为当事人,他比谁都清楚其中内情。

    可怎么就传出这种消息了呢?

    关键是,那可是李善长!

    还未垮台的李善长、大明左丞相!

    谁有胆量公然造他家的谣?

    不过,胡惟庸什么都没说,即使有人兴致勃勃地问起此事,他也闭口不谈。

    结果,两天过去,这消息越传越离谱。

    甚至有人说李佑行为不端,胡惟庸看不下去,才亲自上门退婚。

    这么一来,胡馨月的名声反倒彻底逆转了。

    (本章完)

    ------------

    胡惟庸从不自诩为善人。

    贪财好色、贪生怕死、好吃懒做……

    虽非大奸大恶,却也与好人无缘。

    更别提他常在背后算计这个、谋划那个。

    即便是他这般老谋深算之人,这次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天哪,外头这些人是不是活腻了?

    竟敢如此不把李善长放在眼里。

    他们口无遮拦,四处散播流言,难道不怕李善长翻脸?

    要知道,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虽如孙子般恭顺,但在外头,面对常人乃至其他重臣,却是威风凛凛。

    他不仅是丞相,手握大权,朝野上下响应者众多,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李善长已是淮西派系的真正领袖。

    在胡惟庸明哲保身、闭门谢客后,淮西派系的力量几乎全集中在了李善长手中。

    这些人若分散开来,或许并不起眼,不过是六部中随处可见的官员。

    但若抱团,其能量恐怕连朱元璋也得三思。

    正因如此,胡惟庸实在想不通,为何有人敢如此大胆?

    他本能地闭上了嘴,打算静观其变。

    他并不害怕,除了朱元璋那个手握屠刀的皇帝,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

    但不怕不代表他愿意踩坑。

    胡惟庸总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

    结果这一等,却等来了一个让他更加困惑的局面。

    李善长竟未出面澄清,反而任由其侄子李佑的名声一落千丈!

    看到这一幕,胡惟庸彻底懵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时候李善长那老狐狸也变得如此老实了?

    就在胡惟庸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宋利笑眯眯地来到了他的府上。

    “胡大人,陛下请您入宫觐见。”

    若是早些时候,听到宋利这番话,胡惟庸恐怕会头皮发麻、腿肚子直打颤。

    但如今他已多次进宫,与朱元璋、朱标父子当面交谈过几次,渐渐也就习惯了。

    尤其是进献了土豆之后,胡惟庸的信心也愈发的充沛了。

    这不,前往宫中的路上还能与宋利谈笑风生。

    宋利面色如常,心中却是震惊不已。

    这位大人怎会如此“不拘小节”?

    难道就不怕落下结交内侍的罪名?

    殊不知,胡惟庸压根没考虑那么多,纯粹是找个伴儿打发路上的寂寞罢了。

    况且,谈论的并非宫中秘事,反倒是官场上的小道消息。

    这又何来忌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