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43章 宁为富家妾,不为贫家妻

第43章 宁为富家妾,不为贫家妻(2/3)

明有这样的才华,之前却从未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呢?

    他究竟来自何处?

    听名字似乎不像是诗书传家的高门大户出身,反倒像是市井、商贾之家才会取这样的名字。

    然而,偏偏这样一个人,之前竟无人知晓他的底细。

    他宛如凭空出现一般,不知来处、不知去处,才气逼人……

    这种神秘感,配上顶级的诗词,怎能不引起众人的讨论呢?

    但众人讨论来讨论去,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貌似,前段时间创作《临江仙》的陈近南陈公子,似乎也是这般神秘。

    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

    然而,这个问题刚提出没多久,话题就彻底跑偏了。

    因为有士子不乐意了。

    “《临江仙》咏史叹古、大气磅礴,实乃一等一的名篇。”

    “《木兰词》固然不错,但终究有些小家子气,写的还是情情的私事,远不及《临江仙》!”

    “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这番观点一出,顿时引发轩然。

    “呸!《临江仙》好?好在哪里?瞧瞧里面写的东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写的呢,暮气沉沉、毫无生气,远不如《木兰词》!”

    “岂有此理!暮气沉沉?那是史家才有的气魄和悲天悯人!你们吹捧的《木兰词》里那种娘娘腔的小情小爱,怎么比得了?”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支持《临江仙》的和深爱《木兰词》的各方支持者各执一词,近几天在酒楼、青楼、酒肆、茶馆乃至翰林院、太学等各处吵得不可开交。

    随着双方观点的愈发尖锐,争吵的火气也越来越大。

    起初的交谈尚显文雅,彼此挑剔对方不足,而今却演变为口不择言、如市井泼妇般的激烈对骂,双方情绪愈发失控。

    然而,随着这场骂战逐渐升级,那一词一诗以及陈近南和的名声,迅速传遍应天城,并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

    但凡听闻此事之人,无不对此二人心怀好奇。

    可惜,无论人们如何打听,如今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换句话说,对于这两位曾在应天城掀起的大才子,人们至今只知其名,却未曾有机会亲眼目睹,更不知这二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对此二人感兴趣的,还不仅仅是应天城的平民百姓。

    此时应天城的皇宫内,朱元璋正满脸喜悦地阅读着宋利刚刚呈上的《木兰词》,连连赞叹。

    “咱实在想不通,这些读书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明明心思如此复杂,却能用短短几个字或一两句话清楚表达!”

    “咱虽读书识字,但终究比不上那些正儿八经的文人啊!”

    “宋利,你说是吧?”

    一旁的宋利惯于保持低调,听见朱元璋发问,急忙上前恭敬回答。

    “回皇爷,奴婢以为,皇爷身份何等尊贵,何必与那些酸腐文人相提并论?”

    “您随手一写便是金口玉言,何须在意他们的那些无病?”

    “至于眼前这位写下《木兰词》的,还有之前您同样称赞的《临江仙》的作者,终究不还是皇爷您的臣子?”

    “无论他们才华多高、文采多盛,最终还不是得为皇爷、为大明效力?”

    “说得好!”

    朱元璋为人坦率,听了宋利这番言论,心中欢喜。

    因为宋利这番话与其说是奉承,不如说是事实!

    不管是过去神秘的陈近南,还是如今风头正劲的,不都是今科举子?

    这些人必将入朝为他所用!

    这样的好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本章完)

    ------------

    胡府。

    胡仁彬的惨叫声一声比一声高,胡府上下的人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还是那熟悉的感觉,真是爽快!”

    这几天胡惟庸突然不在府上,大家都觉得有些不适应。

    特别是那每天准时响起的惨叫声突然消失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现在终于听到动静了,大家顿时觉得像是三伏天里被一桶凉水浇了个透心凉,别提多舒服了。

    胡惟庸抽完胡仁彬,看着他龇牙咧嘴地跑向祠堂后,安慰了侄女胡馨月几句,叔侄俩悠闲地喝了杯茶,聊了聊天才各自离开。

    看着胡馨月离去的背影,胡惟庸满意地点了点头。

    难怪前世到处都是“女儿奴”呢。

    果然,姑娘家就是比那些混小子省心多了。

    瞧瞧胡仁彬那德行,多看一眼都觉得心烦。

    嗯,得好好想想,怎么给胡馨月挑个合适的夫家。

    琢磨了一会儿琐事后,胡惟庸背着手悠闲地走向后院。

    刚一进后院,就被一群莺莺燕燕团团围住,直接把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