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40章 你不是叫陈近南吗?

第40章 你不是叫陈近南吗?(2/3)



    ’

    ‘我可没说这个陈近南的名号不是糊弄他们的吧!’

    ‘糊弄这俩傻小子,太好玩了!’

    要是方孝孺和解缙知道胡惟庸这时候心里想的话,估计得当场跳起来。

    他俩可是真心佩服这位德才兼备的“陈兄”,尤其是这种视名利如粪土、不想出风头的风范,简直是高人名士啊。

    寅虎阁的热闹并未因胡惟庸报出“”名号而减弱,反倒更加喧嚣。

    随着时间流逝,人群愈发拥挤,几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

    “韦公子、韦公子……”

    就在胡惟庸游刃有余地应付众人,言辞滑腻、真假难辨之际,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

    说来惭愧,胡惟庸对自己随口报出的名号并未放在心上,以至于若非旁人提醒,他压根没意识到这是在叫他。

    看着气喘吁吁跑到自己面前的小丫鬟,胡惟庸微笑着问道:“何事?看你神色匆匆的!”

    这小丫鬟颇为机灵,虽心中早已将他骂得狗血淋头,脸上却笑意盈盈,福身一礼道:“见过韦公子,我家如诗姑娘有请,还望韦公子拨冗一见!”

    一听这话,周围原本围着胡惟庸的客人,无论是士子、商贾还是军士,皆满脸羡慕地看向他。

    娘的,白嫖的机会啊!那风姿绰约、妩媚动人的如诗姑娘,就这么被这位“韦公子”拿下了,怎叫人不羡慕?

    胡惟庸并未假意推辞或表示不想去,反而坦然吩咐道:“劳烦前头带路!”

    小丫鬟略微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笑了笑,便领着他朝外走去。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以及解缙那唯恐天下不乱的叫好声中,胡惟庸缓步踏上二楼秀阁。

    小丫鬟将他领至门前,便乖巧地离开了,留下胡惟庸一人推门而入。

    刚进门,一股幽香便扑面而来,虽不浓烈,却令人印象深刻。

    再抬眼细看,这秀阁显然是花了大心思布置的。

    外间的待客处,家具与摆饰看似随意,却格外和谐。

    更有趣的是,明明是待客之所,却总能不经意间瞥见散落的肚兜、披纱或绣鞋,仿佛主人家无意中落下。

    但在胡惟庸这等久经风月的老手眼中,这些皆是精心设计的“心计”。

    胡惟庸甚至有些感慨:‘到底是风尘之地出来的,这骨子里的韵味,可太对了!’

    ‘哪有什么吟诗作对,全是些贱……’

    在胡惟庸心生感慨之际,一道轻盈的身影披着薄纱从内室缓缓走出。

    目光所及,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此人懂得如何展现自己的长处,颇有几分巧思。”

    “啧啧,那种若隐若现的韵味,倒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胡惟庸细细打量着如诗,而如诗亦借机观察着他。

    “早知今日避不开这一关,只是没想到竟是个年纪如此大的。”

    “看这模样,怕是已有三四十岁了吧?”

    “为何那些年轻的学子们不能争气些呢?”

    “不过从这气度与衣着来看,倒是非寻常人家。”

    如诗自认演技出众,却逃不过胡惟庸锐利的眼神。

    他微笑着递上自己先前所作的诗篇。

    “如诗姑娘,请看在下的拙作,不知能否入您的眼?”

    “若觉不妥,在下立刻告辞。”

    如诗一愣,显然未料到胡惟庸如此直白,但她还是接过诗篇。

    仅仅一眼扫过,她的脸色便微微变化,笑容也真诚了几分。

    “韦公子,不如坐下细谈,如何?”

    ---

    对于如诗而言,自幼被卖入醉风楼的她,早已看清自己的命运。

    她不过是醉风楼精心雕琢的一块美玉罢了。

    无论外表如何光鲜,最终的价值只是待价而沽。

    然而,如诗心中自有盘算。

    未出阁的她,如同玉藏匣中。

    即便价格稍低,甚至自己贴上一些积蓄,嫁给一位真正懂玉之人;

    也总比守着这些散碎银两,最终落入粗鄙之人手中要好得多。

    原本,她已为出阁之事定下心意。

    既然无法拖延,那就选择一位最具文采之人。

    若此人日后科举得中,她或许能借此情缘,一跃成为如夫人或良妾。

    正妻之位她不敢奢望,但做个受宠的妾室,倒也未尝不可。

    当然,如诗并非愚钝之人。

    她早已为自己留好后路。

    “今日诗会胜出者,如诗姑娘有请闺阁一叙。”

    这话是当初站在外间宣布今夜诗会规矩时,那位小丫鬟的原话。

    乍一听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细一想,问题就来了。

    难不成,辛辛苦苦拿下这诗会之后,就只能进房喝茶聊天?

    说好的出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