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6章 不会做没关系,不会说可不行!

第6章 不会做没关系,不会说可不行!(2/3)

    天哪,朱元璋你是不是该听听自己说了什么?

    官场如今这般局面,许多地方停滞不前,责任究竟在谁,你难道不明白?

    一句“一帮子败类”就把问题推掉了?

    然而,朱元璋正值盛怒之时,众人虽心生不满却不敢言语,只能装作没听见,顺着他的意思继续讨论。

    “陛下,目前仅靠候补官员难以填补空缺,微臣建议开设一次恩科。”

    “这样既能招揽新人为国效力,又能迅速填补职位空缺,更能团结人心。”

    刘伯温果然不负朱皇帝对他的信任,每每提出的主意总能先人一步。

    这并非是因为他的点子有多么惊天动地,而是他总能比别人更快想到办法,这就很了不起。

    李善长斜睨了刘伯温一眼,心中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情绪。

    哪怕是他一向看不上眼的刘伯温提议开恩科,他也必须表示支持。

    并非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他自己。

    他早就觊觎主考的位置了。

    要知道,主持科举并不仅仅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那么简单。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是无数寒窗苦读的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时刻。

    而作为某次科举的主考官,在读书人的圈子里,他就相当于这些学子的座师。

    虽然往年这个身份并不显眼,但这次的恩科是为了弥补官场空缺的,所以录取人数肯定会大幅增加。

    可想而知,这样一批士子的数量将会非常庞大。

    这样的机会,李善长怎会轻易放过?

    并不是说有了座师与门生的关系,这些人就真的成了自己的党羽。

    只是这样一来,按照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两者之间的联系无疑会更加紧密。

    将来只要稍微施以援手,这份情谊便会愈发深厚。

    因此,李善长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毕竟,如果自己没抓住,眼下的形势显示,恐怕就要便宜刘基那家伙了。

    那家伙要是得了这个位置,岂不是能一口气笼络数百名新晋官员?

    更关键的是,这批新人无需等待候缺,直接就能得到实职分配到各地任职。

    所以,一旦拿到这个座师的头衔,立刻就能在全国范围内织就一张庞大的人脉网络。

    想通之后,李善长脸色严肃,立刻拱手说道:

    “陛下,臣也认为开设恩科是极为明智的选择,臣推荐礼部右侍郎郭明义出任本次恩科主考。”

    “为国选才本就是礼部的责任所在,郭明义身为礼部右侍郎,无论是在职责、能力还是品行方面,都是上上之选,再适合不过!”

    李善长话音刚落,朱元璋还未开口,旁边的杨宪便变了脸色,立刻出言反对道:

    “陛下,臣有不同意见,郭大人虽身为礼部右侍郎确实优秀,但依臣看来,仍有所不足。”

    杨宪言辞间道:“此番恩科紧迫且繁杂,所需之人众多,单凭礼部右侍郎难以胜任,此事远超一人之力所能及。”

    李善长听罢杨宪此言,心中顿感不悦,斜眼看着杨宪,冷笑道:“哦?杨右相可是觉得一人不足以应付?莫非要劳烦丞相大人亲自出马?”

    此话夹枪带棒,但杨宪毫不在意,郑重地向朱元璋拱手道:“陛下圣明,臣斗胆请缨。”

    “臣曾在礼部任职,深知其事。”

    “今日抡才大典,以臣右丞相之职,必能统筹全局,将此事办得妥帖周全!”

    李善长闻言,如鲠在喉,若是此刻不在朱元璋面前,恐怕早已破口大骂。

    这帮人简直不知廉耻,为了争取新晋士子官员,连脸面都不要了。

    右丞相亲自与右侍郎争抢此事,简直是荒唐至极!

    谁心里没点数?分明是打着国家大事的幌子,实则各怀私心。

    好吧,你们这些老狐狸玩什么心计,都别耍花样了!

    当即,李善长对杨宪置之不理,转而向朱元璋推荐礼部右侍郎郭明义。

    其实,谁不是盯着这块肥肉,李善长、刘基、杨宪,谁都放不下。

    朱元璋目睹二人争执,面色阴沉。

    他岂会不知他们的心思?顿时觉得一阵厌恶,拍案而起,喝道:

    “两位丞相为区区小事争执不休,成何体统?恩科之事,朕决定由胡惟庸牵头,无需再议!”

    ------------

    朱元璋此言一出,李善长与杨宪皆惊愕不已,就连在一旁的刘基也目瞪口呆。

    三人不约而同地冒出一句:

    “怎又轮到他?”

    然而话到嘴边,却又无从接续。

    一方面是因为朱元璋刚刚明确说了“朕意已决”,那便是不容更改。

    另一方面,近期朱元璋在朝中大刀阔斧整顿,威势正盛,无人敢违逆。

    李善长与刘伯温此刻皆无意尝试触碰龙须的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