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5章 研究美食

第5章 研究美食(2/3)

陛下提交的名单行事。”

    这不是一两次了!

    这下可好,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毕竟他在户部查案时,可没有半点隐瞒。

    这下,门生故旧和官员家属蜂拥而至韩国公府。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恳请李大丞相网开一面。

    这些人一方面是因为焦急而盲目求助,另一方面也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前脚你李大丞相刚上位,我家老爷还支持你呢,后脚你就这样害人,这也太没意思了吧?

    另外,涉及此案的官员中,确实有几个原本是李善长的手下,他们叫得尤其响亮。

    就算是淮西同乡的一些官员,在人情关系的作用下,也悄悄传话过来。

    “李大人,你想有所作为,这是正常的,但你也不能连自己人都一起对付吧!”

    “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你提前打招呼,我们还能阻止你不成?”

    话里话外透着一股替李善长着想的意思。

    可李善长听到这些话,几乎要气得吐血了。

    这……这……这分明也是被人陷害啊!

    谁也料不到朱元璋脾气如此暴躁,稍有不满便拔刀相对。

    说到底,不过是官场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罢了。

    原本大家都以为朱元璋会借此敲打众人一番。

    岂料,朱元璋竟是直接掀了桌子。

    这一来,那些平日里四处求助无门的犯官家属,如今紧紧抓住李善长不放。

    毕竟在现今还能出面施救的官员里,李善长官职最高,因此也是他们的最大希望。

    但李善长曾亲自尝试过,刚递交名单时就试探过朱元璋,结果对方立刻回绝。

    甚至后来,李善长被几位沾亲带故的人纠缠得不堪其扰时,又再次试探朱元璋的态度。

    结果,之前还对他客客气气的朱元璋,这次完全不给他留情面,差一点当面斥责他。

    无奈之下,李善长只好闭门不出,索性装病躲在家里。

    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他此刻是焦头烂额,毫无对策。

    而与此同时,胡府却显得一片宁静祥和。

    尽管有人登门拜访胡惟庸,但都被胡义巧妙地打发走了。

    且不说胡惟庸事先有过交代,单是胡惟庸辞官后,养病期间从未有人问候,现在登门拜访,难道指望胡义能给好脸色?

    胡义虽然没有落井下石,口头上说着“抱歉、可惜”,但实际上,他根本懒得动弹,更别说通报或引见。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我家老爷如今已不是丞相,只是个翰林学士罢了,说话没人听,想帮忙也无能为力。”

    这话一出口,几个登门拜访的人都明白了,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胡义将客人送出府门后,目送门子关上大门,又叮嘱了几句,这才绕到后院,看到自家老爷这几天沉迷脂粉堆,现在又开始对着池塘卖力干活,便轻声问道:

    “老爷,客人已经送走了,但这件事会不会牵连到我们家?”

    胡惟庸笑着摇摇头:“你呀!放宽心吧!”

    “要是我还做着丞相,就算没参与其中,也会被折腾得焦头烂额。”

    “可如今,我只是一个只拿工资却不上班的翰林学士啊!”

    “外面的事情随它去吧!”

    “大不了我们就安安分分待在家里过活。”

    “若真不行,老夫索性再递一道奏疏,连这翰林学士的职位也辞了吧!”

    “没了官职反倒清闲自在,难道陛下还能把我这布衣百姓也卷进去不成?”

    胡义听了这话,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还是自家老爷厉害。

    看看这果断抽身而退的姿态,据说韩国公府那边每天都有人闹腾。

    要不是自家老爷及时退避,这闹腾的恐怕就是咱们家了。

    胡惟庸笑盈盈地接受了下属的奉承,随后握紧鱼竿,依旧逍遥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

    有些话他没说出口,这才刚开始呢,空印案看似严重,不过是个开端罢了。

    ------------

    外界的腥风血雨、哀嚎悲泣,并未干扰到胡大老爷悠然自得的生活。

    自从发掘出、垂钓、歌舞等兴趣爱好之后,胡大老爷头部伤口基本痊愈,总算不再有所顾忌。

    于是,已惦记许久的胡大老爷开始思考起饮食之事。

    这段时间虽过得平淡,但胡大老爷对食物也算勉强适应。

    毕竟厨子至少懂得炒菜,且会使用高汤。

    府中又不缺这点花费,所以饭菜做得还算不错。

    然而,胡惟庸仍觉不满。

    因为如今的高汤几乎全是老鸡汤,提鲜手段也仅依赖于海鲜与高汤本身。

    应天府距离海边不远,尤其借助长江水运,物资极为丰富。

    这为胡大老爷的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