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寒门状元路 > 第52章 事无巨细

第52章 事无巨细(1/2)

    另一边。

    听说来了好几拨人求见张子舟,夏顾章朝着傅藻竖起大拇指。

    “贤侄果然有先见之明。”

    当初,夏顾章想安排张子舟、张子扬兄弟二人住东厢房,被傅藻写信提醒要安排在倒座房。

    古代规矩,东西厢房除了住晚辈,就是给贵客住。

    倒座房住杂役和一般客人。

    夏顾章刚开始还不懂,现在全明白了。

    求见张子舟的人多,安排在内院,走四道门,来回通报,弄得夏家仆人烦死了,说不定会耽误张子舟的事。

    “就是怕子舟多心。”夏顾章忐忑道。

    “只要住的干净,吃得好,就没有问题。”傅藻很了解妹夫,“他不会计较这些。”

    “如此便好。”

    夏顾章嘴上说放心了,心里还是担心。

    于是,吩咐厨房把喂在后院的大公鸡宰了,加上新鲜蔬菜,在铜锅里炖了半个时辰,端到张子舟的房里。

    张子舟正在收拾礼物,拍了拍正在看书的张子扬,哥俩大吃特吃。

    饭后。

    张子扬看了眼天色,说道:“舟哥儿,洗洗赶紧睡吧,明日一早就出门把事办了,省心。”

    不止是经学丁班要来,举业班也要全部来考县试。

    时间不等人啊。

    今年童子试,明年岁试,后年科试,第三年就要考科举。

    一旦错过,又要等上几年。

    睡前,张子舟用手枕着头,眼前一片漆黑。

    穿越过来三个月,赚钱养家,挣到科举的名额。

    如今,自己即将参与科举,正式成为一名“高考+考编”的少年。

    好像一切都步入正轨。

    想着想着,感到困意来袭,张子舟沉沉睡去。

    即将迎接全新的开始,从二月的县试到六月院试。

    次日,卯时。

    天还没亮,打更的梆子声,一下一下的响着。

    听到动静的张子舟,张子扬赶紧起床,迷迷糊糊的走出屋子,在水井打水洗脸,刷牙漱口。

    抬头一看,一间间屋子亮起了油灯。

    把家仆的影子照在墙上,照得修长修长。

    都早。

    回房间换了身衣服,就和张子扬走出卧房,过了侧门,走出大门,外面已经“活”过来了。

    汉子挑着混沌摊,走街串巷叫卖。

    固定摊点一样早,板凳上已经坐满了客人,有些摊位甚至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个时候的早食,最是新鲜,冒着腾腾的热气。

    张子舟、张子扬兄弟,找了个客人稍微少点的摊位,买了四个包子。

    一人两个,边吃边往前走。

    如果不是包子堵住嘴,一定发出没见过世面的惊叹。

    各色新鲜蔬菜、瓜果琳琅满目。

    蒸馒头、蒸包子、油炸豆浆、随便一看,到处都是。

    还有价格高一些的,各类面条、汤品。

    当然,这是底层的吃法。

    稍微有点钱的,都去酒楼、茶楼,点一壶茶,配糕点,坐下优哉游哉的享用。

    顺便听说书。

    兄弟俩路过一家茶楼,正好听到说书先生在讲《三国演义》!

    对视一眼,张子舟自豪极了。

    往前走。

    手上的包子吃完了,就在卖豆腐脑的摊位坐下,一边喝着豆腐脑,一边讨论花销。

    “我算了一下,一碗肉丝面,两个煮鸡蛋,一碗豆浆,花不少钱。”张子扬感觉县城的花销,真吓人!

    张子舟笑道:“该花还是得花。从初五算起,到县试结束,满打满算不超过二十天,一天一两银子,也才二十两。”

    他此话一出,惹来摊位上的顾客,一阵白眼。

    切,穷酸书生跑这儿装什么阔!

    大家都一个熊样,一年都赚不到二十两。

    张子扬面皮薄,低头不语。

    反观张子舟,镇定自若:“中午再来点枣糕、桂花糕,垫垫肚子,讨个好彩头。”

    “这应该。”张子扬点头,枣糕寓意早日高中,桂花糕也有蟾宫折桂的寓意,大吉大利。

    张子舟嗅出他的心态,笑道:“咱改个名字,肉丝面就叫如意面,煮鸡蛋叫闻鸡起舞……”

    全是寓意科举顺利,既图个吉利,又鼓励大家吃饱。

    张子扬听着,频频点头。

    还是族弟心思细腻,想的周到。

    喝完豆腐脑,哥俩离开摊位,往前行。

    路上。

    张子扬小声劝道:“舟弟,你有没有看到摊位上那些吃早餐的,一直在看咱们。”

    “早看到了。”张子舟笑了,“扬哥,这写文章和吃饭是一样的,自己合适就行,别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

    “是么?”

    “呵,比如你昨天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