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245章 密之那战役1

第245章 密之那战役1(1/2)

    当日军得知中美突击队成功袭占西机场、控制跑马地,并进一步袭占锡塔普尔后,他们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派遣第1中队对锡塔普尔的第3纵队发动突袭,企图夺回该地,重新恢复与瓦扎第2大队的联系。

    尽管日军在兵力上相对薄弱,但他们却拥有地形上的优势。

    毕竟,他们在密支那已经经营防御长达两年之久,对当地的地形和环境非常熟悉。

    此外,第18师团的官兵大多来自日本九州的矿工,这些人擅长挖掘坑道工事。

    因此,他们所构建的防御设施不仅坚固隐蔽,而且交通联络十分便捷。

    坑道相互连接,交通壕纵横交错,彼此互通,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不仅如此,日军的火网编成也非常严密,各种隐秘的侧防火力急袭点遍布各处,给进攻方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尽管日军在防御方面具备诸多优势,但他们在之前的胡冈和孟拱战役中遭受了惨败,而第15军对英帕尔的进攻也以失利告终。

    这些连续的失败使得第18师团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此次中美突击队对密支那的奇袭,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日军的心头,令他们惊愕不已。

    截至5月18日夜,抵达密支那的中美突击队可谓兵强马壮,实力雄厚。

    其中,第5307团的3个营如钢铁洪流般汹涌而至,他们训练有素、作战勇猛,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

    英军别动队第6队也紧随其后,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战术素养和战斗精神。

    新30师的第88、第89两个团更是如猛虎下山,气势如虹。

    这两个团的战士们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

    此外,第50师第150团也加入了这场战斗,他们的加入无疑为中美突击队增添了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在火力方面,中美突击队不仅拥有强大的步兵力量,还配备了一个山炮连,4门7.5厘米山炮威力惊人,能够对日军的防御工事造成巨大的破坏。

    同时,一个重迫击炮连的8门105毫米炮更是如雷霆万钧,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在兵力和火力上,中美突击队都对密支那的日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这无疑为奇袭密支那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梅里尔一心想要获胜,被初次战斗中的小胜利冲昏了头脑,心中逐渐产生了轻敌的念头。

    他不仅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过度自信,而且还对中美指挥官提出的合理建议置若罔闻,完全没有予以采纳。

    要知道,此时的中美突击队刚刚经历了长达 20 天的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队员们早已疲惫不堪。

    但梅里尔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对部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休息。

    相反,他依然坚持原来的行军编组,将第 1 和第 3 两个纵队分散部署在距离西机场大约 9 公里远的遮巴德附近。

    这样一来,中美突击队原本集中的兵力被分散开来,其优势也随之大大减弱。

    更糟糕的是,梅里尔根本没有对敌人的情况和地形进行详细的侦察,也没有做好攻坚战的充分准备。

    这一系列的失误,无疑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尤其是在作战过程中,相关方面并未采取果断而有力的措施,未能切实有效地切断日军的增援和补给路线。

    这一疏忽,使得日军第114联队的第2、第3两个大队得以从瓦扎和孟拱河谷战场分别顺利进入密支那进行增援。

    更为严重的是,第56师团步兵团团长水上源藏所率领的增援部队,包括第113联队的1个大队、野炮兵的1个中队以及工兵第56联队的主力等,竟然也能够在5月30日毫无阻碍地从密支那附近的宛貌(韦茂)渡过伊洛瓦底江,顺利进入密支那。

    如此一来,密支那的日军兵力骤然增加了两倍之多,总数达到了惊人的3600余人!

    而与此同时,中美突击队虽然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力量,但在陆、空联络和协调行动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

    地面炮火的火力也不够充分,步、炮之间的配合更是不够紧密。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密支那的奇袭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久攻不下、伤亡惨重的攻坚战。

    这场原本计划精妙的奇袭作战,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自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 18 日清晨,梅里尔果断地下达命令,让第 1 纵队和第 3 纵队分别对北机场和锡塔普尔发起猛烈攻击。

    这两个纵队士气高昂,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向目标推进。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第 1 纵队成功地占领了北机场,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然而,就在他们稍作喘息之际,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