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235章 撤退前往印度

第235章 撤退前往印度(2/3)

军再度发起进攻,矛头直指土冲河阵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暂 55 师的将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数天的激战,至 17 日,暂 55 师第一团的兵力已锐减至两个营,伤亡惨重。

    18 日,由于兵力损失过大,暂 55 师不得不退守南柏,保勒也随之失守。

    20 日,第 6 军在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后,无奈放弃了垒固。

    日军乘胜追击,继续向北推进。

    21 日起,日军如饿虎扑食般,先后对和榜主阵地和雷列姆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守军虽拼死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日军的凌厉攻势。

    至 24 日,雷列姆沦陷,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这片土地。

    紧接着,日军马不停蹄地向腊戍进军,企图切断中国远征军的回国之路。

    腊戍一旦失守,远征军将陷入绝境,面临被日军包围歼灭的危险。

    日军占领腊戍后,立即遣一部南下,企图在曼德勒地区对远征军形成合围之势。

    在此情况下,史迪威、罗卓英只得下令放弃曼德勒会战,远征军各部分头转移。

    就在此时此刻,远征军各个部队在缅甸的局势如下:第 50 军军部率领着新 12 师、第 96 师以及归其指挥的第 66 军新 38 师,正集结在曼勒附近的区域;第 200 师则正在东部侧翼,向着雷列姆发起猛烈的进攻;而第 6 军已经撤退到了缅甸东部的萨尔温江以东地区;至于第 66 军新 29 师和新 28 师所剩余的几百人,则分布在腊戍以北直至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沿线。

    时间来到 4 月 30 日,远征军开始了艰难的后撤行动。

    与此同时,占领腊戍的日军第56师团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脚步。

    除了派遣一部分兵力南下之外,在 5 月 13 日,这股日军越过了滇缅边境,如饿虎扑食一般,迅速攻占了边境重镇畹町。

    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第66军兵败如山倒,其原本的编制被彻底打乱,只能沿着滇缅公路狼狈溃退。

    日军见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绝佳的机会,他们趁势如狂风骤雨般急速向北挺进。

    一路上,日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了芒市和龙陵这两座重要城池,并在 5 日成功推进到了怒江惠通桥的西侧。

    由于国民政府在滇西至昆明一线的军事部署存在严重漏洞,没有安排足够的重兵进行防守。

    这一疏忽使得一旦日军成功突破怒江防线,他们将能够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整个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先期退入云南的军委会参谋团果断采取行动,下令炸毁惠通桥,以此来阻止日军继续向东推进。

    惠通桥是连接怒江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炸毁这座桥梁能够有效地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为守军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日军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在发现惠通桥已被炸毁后,立即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使用橡皮艇强行渡江。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守军毫不畏惧,与赶来增援的第 36 师紧密配合,奋力抵抗。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

    在这三天的激战中,守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素养。

    他们不畏强敌,奋勇杀敌,成功地歼灭了已经渡过怒江抵达东岸的数百名日军。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守军终于击退了日军的攻势,使得日军无法继续向东推进,双方沿着怒江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与此同时,腊戌失守的消息传来,给远征军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 4 月 30 日紧急下达命令,要求在曼德勒附近地区集结的第 5 军迅速向缅北撤退。

    第 5 军军长杜聿明接到命令后,当机立断,命令新 20 师、第 96 师以及新 38 师轮流掩护,向西渡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向北转移,以避免被日军包围。

    5 月 4 日,阳光明媚,各师部队如长龙般缓缓行进,终于抵达了甘布鲁和车冈一带。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一个理想的候车地点。士兵们疲惫不堪,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准备沿着曼(德勒)密(支那)路继续北上,完成他们的使命。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发生了转折。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突然接到消息,铁路发生了严重的撞车事故,运输被迫停止。

    这一突发事件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雪上加霜,众人忧心忡忡。

    更糟糕的是,日军已经占领了畹町,并且有直插缅北的迹象。

    如果日军抢先一步占领八莫和密支那,那么远征军将陷入绝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