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227章 对日宣战

第227章 对日宣战(2/3)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那个时候,香港还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成为了英国的占领区。

    然而,这片土地并没有逃脱战争的阴影。

    英军与日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 18 天。

    战斗的日子漫长而残酷,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终,在 12 月 25 日这一天,港督杨慕崎和英军的司令莫德庇率领着他们的部下,无奈地签署了投降书。

    近万名英勇的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成为了日军的俘虏。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安西郊机场,荣誉第 3 师却在整个 1941 年都未曾与日军正面交锋。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陈哲,一直坚守在机场,肩负着防空守备的重要任务。

    尽管没有亲身参与激烈的战斗,但陈哲并没有丝毫的松懈。

    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严密监视着天空,以防备日军可能发动的空袭。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机场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原本在这里频繁降落和起飞的苏联航空队,逐渐被美国的飞虎队所取代。

    这一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员更替,更反映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各国对中国抗战的不同态度。

    抗战爆发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宣布严守中立,停止向中国出售军用物资。

    这种态度使得中国在战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苏联航空队的离去和美国飞虎队的到来,无疑是这种复杂局势的一个缩影。

    这种做法让中国在战争初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尤其是在军事装备领域。

    当时,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与日军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巨大压力。

    然而,就在 1937 年 8 月 21 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降临了。

    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事件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成为了中国抗战历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苏联不仅派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军事专家和英勇无畏的志愿航空队投身中国抗战,还向中国慷慨出售了大量急需的军用物资。

    这些援助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1937 年 12 月,苏联航空队在南京上空悄然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战斗。

    他们以精湛的飞行技术和无畏的战斗精神,给嚣张跋扈的日军以沉重打击,让敌人尝到了苦头。

    自那以后,苏联航空队马不停蹄,相继参加了武汉、南昌、成都、重庆、兰州等地的激烈空战。

    他们驾驶着战机,如雄鹰般翱翔在天空,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这些空战中,苏联航空队出动飞机达千余架次之多,成功击落敌机数百架,为中国军队的正面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可以说,在整个抗战期间,苏联向中国出售的 1285 架飞机,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些飞机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实力,为抗击日军的侵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与此同时,苏联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还帮助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

    这些专业人才的加入,使得国民党空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抗击日军的战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在中苏空军的紧密协作下,他们共同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截至1940年,中苏空军联手击落了多达986架日本飞机,给日本航空队造成了沉重打击。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日本航空队不得不将其基地后撤,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一举动导致中苏关系骤然降温。

    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苏联自顾不暇,无法继续向中国提供援助。

    于是,苏联援华航空队奉命撤回国内,中苏之间的军事合作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就在苏联志愿航空大队撤离之际,他们给中国留下了200架飞机。

    尽管这些飞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空军的燃眉之急,但经过几年的激烈消耗,中国空军的实力仍然受到了严重削弱,对日作战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困境。在这关键时刻,中国急需新的外援来扭转战局。

    幸运的是,1937年4月,一位名叫陈纳德的美军退役飞行员来到了中国。

    他凭借着卓越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战斗经验,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航空委员会顾问,为中国空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1941年,陈纳德毅然返回美国,肩负起宣扬中国抗战的重任。

    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向各方人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