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师长和团长们不禁对这种实用的交通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纷纷向战区提出要求,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这样的马车来满足部队的运输需求。
可惜的是,这些马车都是由荣誉第3师独家生产的,其他部队无法直接获取。
尽管战区的军官们对这些马车垂涎三尺,但由于生产权掌握在荣誉第3师手中,他们只能通过购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陈哲也不是不想出售四轮马车,只是前期生产的马车要优先满足自己部队的需求,
这四轮马车的操控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它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熟练掌握。于是,在装甲车培训班里,又增设了一门马车驾驶课程。不仅如此,就连荣誉第3师的普通士兵们,也都被安排到这里接受马车驾驶的训练。
时光荏苒,转眼间新年已过。
马车厂的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不少难民工人。
这些难民虽然只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木工活,但他们勤劳肯干,使得马车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过,这些难民们所从事的工作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配件生产,而组装和调试等关键环节,则完全由部队的专业人员负责。
终于,陈哲觉得时机成熟,决定拿出100辆马车对外出售。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胡宗南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其中的60辆;而剩下的40辆,则被李宗仁悉数买走。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两边都没有直接给陈哲支付现金,而是选择用军用物资来进行交换。
对于荣誉第3师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毕竟,他们一直都面临着物资短缺的问题,这样一来,正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陈哲超编的部队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补给。
自从上次成功袭击孝感机场之后,军政部仅仅按照乙种师的标准,给荣誉第3师发放物资补给。
如此一来,要养活这一万多名士兵以及他们的上万家属,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荣誉第3师家底还算厚实,否则恐怕真的难以维持下去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