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224章 准备生产四轮马车

第224章 准备生产四轮马车(1/2)

    这一次与伍合一同启程的两支队伍,都不约而同地换上了便服,而非军装。

    这样装扮,显然是出于某种特殊的考虑。

    陈哲将小部队派往凉山,其实并不希望过多的人知晓此事。

    他心中有着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而这一行动的保密性至关重要。

    这支出征的部队规模不小,他们携带着 100 辆马车以及 100 头骡马。

    这些交通工具将装载着大量的物资和装备,一同踏上前往伍合山寨的征程。

    而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要在伍合山寨建立一个中转站。

    这个中转站的设立,对于后续部队前往腾冲以及缅甸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成为物资转运和人员休整的关键节点。

    具体来说,工兵连的任务是在山里修建房屋和库房。

    这些建筑将为部队提供必要的居住和储存空间,确保物资的安全存放和人员的舒适生活。

    与此同时,突击营则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他们将待和伍合一起分成几支商队去跑马帮,为后期深入野人山潜伏做充分准备。

    等中转站建立之后,陈哲将会有条不紊地展开一系列部署。

    首先,他会派遣其他小股部队秘密前往野人山。

    这些部队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需要提前一年时间,在野人山地区囤积充足的物资。

    这不仅包括食物、水源等生活必需品,还包括武器弹药、医疗用品等战略物资。

    与此同时,这些小部队还需要在野人山修筑数条山路。

    这些山路将成为后续退入野人山的远征军部队的生命线,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畅通。

    为了确保这一点,小部队还需要在山路上设置清晰的标识,以便远征军部队能够顺利通过这片险恶的区域。

    而荣誉第3师的其他部队,则在完成了任务后,全部返回西安。

    其中,在华山方向的两个团将继续在那里经营根据地种植粮食和养殖鸡鸭。

    此外,陈哲还会派出特务连,与警卫排以及第1团的1营一同前往甘肃、青海以及内蒙古等地购买马匹。

    因为部队一年后将进入缅甸作战,而在山区作战时,机械化部队的作用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马匹则具有更大的优势。

    有了足够的马匹,至少可以将火炮拆解后用马匹驮运,从而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购买马匹的队伍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身着统一的军装,而是选择了便服作为出行的装扮。

    化妆成商队不仅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还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

    这支队伍除了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带上了大量缴获的 7.9 毫米口径步枪。

    这些步枪是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从伪军手中夺取的,如今成为了他们交易的重要资本之一。

    此外,队伍中还装载着大量的粮食、食盐和钱财。

    毕竟,在进行交易时,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对于目的地的人们究竟喜欢用哪种商品进行交易,队伍中的成员们并不是很清楚。

    陈哲,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导者,他的胆子向来很大。

    他不仅敢于武装普通百姓,让他们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还敢于训练彝族的青壮年,使他们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如今,面对这次马匹交易,陈哲同样毫不畏惧。

    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交易。

    甚至,他还大胆地想到了将那些缴获的枪支卖给当地的牧民。

    在西安的陈哲,经过深思熟虑和市场调研后,决定抽调一部分人力来开办一家锯木厂和一家马车厂。

    一战期间,马车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如今的中国,汽车数量相对较少,且汽车的运输成本较高需要汽油,相比之下,制作马车的成本则要低得多。

    此外,木材资源丰富,都可以从山里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对于马车的质量要求,陈哲并没有过高的期望。

    他并不要求这些马车能够使用长达十多年,只要能保证在两三年内正常运行就足够了。

    制作马车的图纸并非陈哲自己设计,而是来自一位苏联航空队的飞行员。

    这位飞行员慷慨地提供了两份图纸,一份是苏联的四轮马车图纸,另一份则是 GS 双轴马车图纸。

    其中,苏联的四轮马车具有特殊的用途——它是一种机枪马车。

    这种马车是通过将机枪安装在马车上进行改装而成的,通常由 2-4 匹马拖曳,需要 3 名成员协同操作,分别是马夫、机枪手和副射手。

    马夫驾驭车辆,照料马匹和马车,机枪手使用机枪进行射击,副射手供给弹药,维护机枪,同时也是替补射手。

    GS马车是一种双轴马车,它在19世纪后期被英国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