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154章 到达阜阳

第154章 到达阜阳(2/4)

,他对于这次在阜阳的停留非常满意。

    他心里很清楚,阜阳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抵抗日军,所以把这些人和武器交给他们,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只要能够为抗日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就足够了。

    而且,部队一下子少了 500 多人,原本紧张的粮食供应也变得宽裕了许多。

    陈哲与阜阳的县长在卖武器的基础上,又达成了一项重要的交易协议,他们决定进行一笔涉及 2000 颗土地雷的生意,并约定在一个月内完成交货。

    作为支付方式,阜阳县将以其着名的“北留酒厂”所生产的“蕴泰酒坊”系列白酒、风干腊鸭以及 200 头皖北猪等当地特产来抵付货款。

    阜阳县长不仅对人员和武器有兴趣,他对 269 旅的大炮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陈哲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大炮,但这些武器对于他来说仍然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意识到阜阳在抗日战争中一直与日军进行着殊死搏斗,急需更强大的火力支持。

    在权衡利弊之后,陈哲决定出售一部分缴获的日军火炮,以帮助阜阳增强其军事力量。

    他选择了 6 门缴获的日军迫击炮和两门徐州战场弄来经过维修的 94 式山炮。

    尽管这些火炮并非最先进的型号,但它们对于阜阳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且,陈哲相信,通过缴获日军的大炮,他们总能获得更多的武器装备。

    当阜阳县长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简直欣喜若狂。

    这些火炮将极大地提升阜阳的防御能力,对抗日军的进攻。

    陈哲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些火炮必须全部以黄金进行交易。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县长最终以 35 根大黄鱼的价格成功购得这些火炮以及相应的炮弹。

    在交易完成后,陈哲详细地向县长介绍了这两款火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他强调了这些火炮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并提醒县长要妥善保管和使用它们。

    县长对陈哲的慷慨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承诺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些火炮,为抗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哲特别提到了 94 式山炮,这种火炮的重量为 536 公斤,具备可分解驮运的便利性,其射程可达 8300 米,射速则在每分钟 10 - 20 发之间。

    其易拆解运输,在复杂地形及道路条件差的情况下,通过能力较强,可以用来打游击。

    当晚,华灯初上,县长亲自设宴,邀请了当地的士绅、官员以及警备司令部的军官们,一同宴请陈哲等 269 旅的高级军官们。

    宴会结束后,热闹的氛围逐渐消散,人们纷纷起身,或寒暄道别,或匆匆离去。

    陈哲在旁人的搀扶下,脚步有些踉跄地走向汽车。

    汽车缓缓启动,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最终停在了一处古色古香的宅院前。

    这里原本是地主的府邸,如今被临时借给了 269 旅作为驻地。

    陈哲被两个堂哥搀扶着下了车,身体有些摇晃,仿佛随时都可能摔倒。

    他的脚步显得有些踉跄,似乎连站立都有些困难。

    三个女人早已等候在后院门口,她们快步迎上前去,接过陈哲。

    其中两个女人分别是王慧安和林小芳,另一个则是张晓雅。

    王慧安和林小芳小心翼翼地将陈哲扶进后院,一路上,陈哲的身体不断地摇晃着,让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好不容易来到房间门口,王慧安和林小芳停下脚步,然后轻轻地将陈哲往前一推,仿佛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站在一旁的张晓雅见状,连忙伸手扶住陈哲,以免他摔倒。

    她的动作轻柔而又迅速,显然是经过了一番训练。

    张晓雅低头看着眼前这个国军少将,心中暗自窃喜。

    陈哲不仅相貌英俊,而且身份显赫,这样的男人无疑是众多女子梦寐以求的对象。

    在刚被解救的时候,张晓雅感到自己的世界仿佛已经崩塌,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在这个半封建半迷信的时代,一个女人失去贞洁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甚至可能会被社会所唾弃。

    她曾经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摆脱这种痛苦和耻辱。

    然而,就在她最绝望的时候,陈哲的出现给了她一丝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

    这个男人不仅没有介意她被日本人侮辱过,反而愿意娶她为妻。

    这对于张晓雅来说,简直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宽容和接纳。

    尽管当时的情况有些特殊,张晓雅提出的要求也有些无理,但陈哲却能够顾全大局,不仅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还为包括她在内的 27 个女人提供了一个生存下去的理由。

    是的,她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报仇雪恨。

    而最让张晓雅对陈哲迷恋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