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烽火淞沪 > 第143章 无奈上战场

第143章 无奈上战场(1/2)

    在台儿庄会战中,269 旅有着自己要干的事。

    陈哲派出了 269 旅两个团参与会战,但它们并未直接投身于战火之中,而是被作为第五战区的预备队待命。

    这并不意味着269旅在战争中无所作为。

    陈哲派出的车队积极承担起了接收众多参战部队伤员的重要任务。

    269 旅拥有救治伤员的能力,这一事实在第五战区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台儿庄会战期间,委员长曾三次亲临徐州视察,而陈哲也三次全程陪同。

    在这个过程中,269 旅营救 122 师的英勇事迹得到了高度赞扬,为此,第五战区特别调拨给了 269 旅 500 发 20 毫米机关炮弹,以及一些勋章和奖金。

    作为拥有野战医院的部队,269旅自然获得了一些急需的药品补给。

    此外,由于 269 旅的驻地距离火车站较近,许多伤员都被优先送往这里的野战医院接受救治。

    不仅如此,委员长视察徐州时的防空任务,同样也有 269 旅的身影。

    269 旅防空连用 75 毫米高射炮击落数架日军飞机,确保了委员长的安全。

    269 旅的炮兵营也被借调至台儿庄前线,他们的150毫米重炮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了数十发炮弹,有力地支援了友军的作战行动。

    4月3日一大早开始,台儿庄外围的日军第十联队在4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开始不顾一切地向台儿庄方向拼死突击。

    伤亡惨重,兵力已不足千人的第二十七师用尽最后的力气拼死抵抗。

    而台儿庄东的日军调集三十多门重炮轰击庄内,也发起拼死攻击。

    守卫的第三十一师一次又一次再组建敢死队,夺回失守的据点。

    打到后面实在没人了,一个姓任的特务连连长,带着炊事班顶了上来,他们捡起牺牲战友的武器,朝日军阵地冲了过去,最终全体殉国。

    4月4日,准备围歼日军的中国军队陆续抵达攻击位置,在包围台儿庄的日军外围,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反包围圈——但汤恩伯军团的主力依旧没有出现。

    孙连仲在4日晚下达如同遗书一般的手令:

    “今是我们创造光荣之良机,也是生死最后之关头……本总司令将以成仁之决心,与台儿庄共存亡。”

    4月5日一早,汤恩伯军团离台儿庄仍有20公里。

    蒋介石终于忍无可忍了。

    他亲自给汤恩伯发了电报:

    “……即应严督所部,于六七两日,奋勉图功,歼灭此敌,毋负厚望,究竟有无把握?仰具报!”

    这种带斥责口气的电报,蒋介石很少对中央军嫡系将领发出。

    汤恩伯军团终于开始全速开动。

    汤恩伯所率领的中央军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让整个战局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同样身为中央军的269旅,原本是作为预备队被安排在后方的,他们共有两个团,兵力多达 4000 余人。

    蒋介石的一个电报将他们直接派上了战场,这完全打乱了陈哲原本的计划。

    陈哲本来是想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正面交锋的,但现在他已别无选择,因为汤恩伯的失误让他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4月5日下午,尽管心中有些无奈,陈哲还是毅然决然地带着坦克营和警卫排一同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作为预备队的 269 旅一部,此次派出了 2 团和3团这两个主力团参战, 4 团则被留在徐州负责看家没有来参战。

    陈哲坐在装甲车内,亲自指挥着这场战斗。

    坦克营作为先锋,率先冲在第一线,而警卫排则负责保护装甲车的安全。

    2 团部署在左侧,3 团则在右侧,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攻击阵型。

    一切准备就绪后,陈哲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他通过电台向后方的150毫米重炮部队发出指令,要求他们对台儿庄东边的日军进行猛烈轰击。

    团营的 12 门火炮被汽车拉到前方,在 4000 米距离布置炮兵阵地炮击日军。

    随着重炮的轰鸣声响起,在台儿庄东边的日军阵地炸出第一朵火花,另外的 12 门火炮一同开火,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日军阵地,爆炸掀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火炮在 5 发急速射后停止炮击。

    就在同一时刻,陈哲身先士卒乘坐着装甲车,带领着台儿庄附近的 269 旅所能出击的所有官兵发起了冲锋。

    他们在坦克装甲车的带领下,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越过了第 27 师的阵地,径直冲向台儿庄东。

    其他部队眼见 269 旅如此勇猛无畏,士气大振,纷纷效仿,紧跟着向前冲锋。

    269 旅在强大的火炮支援下,直接将日军的外围阵地打得七零八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