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军官,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苏东曦在入狱前,就一直密切关注着中越战场风云。即便在监狱里,他也想尽办法,了解战场的情况。
出狱后,他凭借副司令儿子的特殊身份,前往军区作战部和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战场资料。
即使在出征的欢送宴上,他还向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赵建刚,也就是赵司令的儿子赵团长,请教了战场上的一些具体情况。
他深知,在 1979 年的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军队撤退时,已经将越南的基础设施,破坏殆尽。
至少,在越北地区,不可能留下水泥厂!
那么,普通人家,谁会千里迢迢运水泥来盖房子呢?
至于国有部门,现在两国正在交战,这里又离国境线不过十多公里,怎么可能修建公共设施呢?
如此推断,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修建军事设施,甚至可以准确地说,就是修建工事!
命令下达后,全体官兵迅速检查枪械,一致噤声,悄悄地向前行进。
又走了一段路,路边出现了一排大杨树,一阵风吹过,几片杨树叶摇摇晃晃地飘落下来。
苏东曦走到杨树下,再次蹲下来,捡起一片树叶仔细端详。
指导员走过来,问道:“苏参谋,又有什么新情况了?”
苏东曦用手指捏着那片被人踩平的枯叶,指导员这才看清楚。树叶上,有一层灰色的粉末,这是纯粹的水泥粉,没有掺杂任何尘土。
路边,还有卡车轮胎的痕迹。
前方不远处,路边上有一座巨大的土丘。苏东曦迅速从脖子上取下望远镜,快步奔向前去。指导员紧紧跟随其后,一同爬上了上去。
这里的地形与坝山和大岳山截然不同。这里没有茂密的山林,只有农田和偶尔出现的村落,树林也不再成片。
这或许与这里距离大山较远有关。
苏东曦手持望远镜,不断调整焦距,环顾四周。他越看,心中越发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里东西两面皆是高耸的山岭,山岭向北同时倾斜延伸,隐约形成一个钝角闭环。
闭环之处,便是这条路的尽头。
“指导员,快看前面!”苏东曦指着正北方。
指导员手握望远镜,朝着苏东曦所指的方向望去。
前方,已被一层乳白色的暮霭所笼罩,模糊不清。
他极目远眺,手指着正中间,说道:“苏参谋,你看那边,是不是还有山岭挡住了去路?”
太远了,前方一片苍茫,难以分辨是树、是雾还是山岭。
“走,去前面看看!”苏东曦说着,迅速下了土丘。
两人离开部队,带着通信员小孙,一路小跑,足足出去了近千米,爬上一处高坡,再次取下望远镜。
这次距离更近了,前方的景物也清晰了许多。他们发现,前面已经没有了山峰,而是变成了一条低矮的岭,岭的中间,似乎是被人为斩断。
苏东曦观察一番后,断言:“指导员,这条路,大概就是从那条缝隙中间通过的!”
指导员点点头,表示认同这种说法。
如此大片的区域,人类不可能被一道岭完全阻隔。如果山岭低矮且不宽阔,通常会劈开一条道路,以供行人通过。
“苏参谋,咱们发现的水泥,会不会是敌人在那边修筑工事,卡住这条路线啊?”指导员站在高坡上,目光远眺着前方。
“嗯,这种可能性非常大!”苏东曦放下望远镜,表情凝重地说道,“走,咱们还得继续向前观察。”
指导员跟在苏东曦身后,忧心忡忡地说:“苏参谋,如果敌人已经在那里驻军了,那咱们恐怕要面临一场血战了!”
苏东曦紧锁着眉头,没有说话。
等部队跟上来后,大家继续前进。
下了高坡,是一座石桥,小河“哗啦啦”地从西面穿桥而过,并没有向东流去。而是沿着道路,一路向北,他们又变成了沿着河北上。
走了一段路后,左边出现了一个小岭头,上面光秃秃的。苏东曦一直想找这样一个地方宿营。
他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六了。苏东曦说道:“施连长、赵指导员,咱们就在这里宿营吧!”
“嗯,这地方没有树木,蚊子应该会少些。”赵指导员率先表示支持。
施连长也没有反对。
于是,部队停下来,炊事班在岭下开始埋锅做饭。所有的官兵们,也开始四处寻找野菜,准备今晚的食物。
苏东曦来到岭上方,看着地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子,怪不得这里光秃秃的。
虽然脚下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但起码干燥,蚊子也少。估计毒蛇也不会来这里,因为没有它们的猎物。
苏东曦刚刚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