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安君一听就明白了,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看来这遂平、确山二县,比他预想的还要富庶。
“遂平刚定,不可一日无主官,”武安君看向费珉,抛出了诱饵,“不知费县令可有意继续治理地方?”他本想另择贤能,转念一想,留着费珉正好能给确山县做个榜样,就看他识不识趣了。
费珉眼睛一亮,赶紧起身拱手:“蒙大人错爱,在下愿意为大人分忧,打理遂平杂务!”管他是大乾还是北元的官,能保住乌纱帽就行。
“在下也愿为大人效力!”封承运见状,赶紧跟着表态,顺势跪倒在地,磕了个响头。
“好。”武安君颔首,“费县令,我派一支三百人的骑兵给你,由你作为说客,去劝确山县打开城门,接受整编如何?”他不急着搜刮遂平,免得吓着确山。
“大人放心!”费珉拍着胸脯保证,“确山县令徐向远与在下是故交,只需晓以利害,他定然愿意投效大人!”蔡州已成孤城,确山根本无路可退,这个顺水人情,徐向远没理由不接。
“好,传令下去,”武安君当即下令,“明日由断雨跟库扎如烈各率本部精锐,随同费县令南下确山县。务必恪守军规,不得骚扰地方,光复之后,带确山县令跟费县令一道回来见本官。”遂平刚定,他暂不宜离开,正好借此机会锻炼一下麾下将士。
随后,他转向封承运:“封参军,如今罗猛已死,据说他在山中还有老巢。由你作为先锋,再配三百精锐同行,务必剿灭山中余孽,如何?”武安君笃定,罗猛的山寨里肯定藏着不少积蓄和人口,这些都是他急需的资源。
安排妥当这些事,武安君便起身走向衙门口,开始着手清理那些抱头蹲着的三千多号人。这些都是青壮,把不合格的剔除出去,怎么也能选出两千多合格的兵源。
“大人,抓到了这厮,手底下功夫不错!”凌川骑在马上,到了衙门口,手臂一扬,将马背上捆着的一人像扔麻袋似的直接掼在地上。
武安君抬眼望去,只见地上是个中年男子,落地时疼得闷哼一声,随即抱着右腿蜷缩起来,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显然是被凌川打断了腿。
“你叫什么名字?原本在罗猛麾下任何职?”武安君微微点头,能让凌川说“功夫不错”,这人怕是不简单。凌川与凌岳两兄弟功夫精进极快,再加上天生神力,早已压过狂风等人,成了他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将领。再假以时日,等卫骁、车敬成长起来,麾下最强战力便都由他一手培养的亲信掌握,这样才能保证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我叫邓宿,乃是罗猛麾下军师!”男子倒也识趣,知道硬气没用,反倒可能吃苦头。
“哦?军师?”武安君挑了挑眉,“说说吧,罗猛的山寨如今是什么情况?”
邓宿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原来这罗猛早些年是横行蔡州的水匪,后来北元要训练水师,水上的战舰越来越多,他在水上待不下去,才带着弟兄们往九头山落草,渐渐成了山中霸主。九头山比大盘山小得多,却胜在山中有水流穿行,罗猛一行本是水匪出身,倒也如鱼得水。如今山寨里有四千多口人,此番罗猛出山带了两千多人,其余多是沿途裹胁的青壮;山寨中还剩两千人,大半是老弱妇孺,由罗猛的弟弟罗烈统领。
“你可有把握劝降那罗烈?”武安君摸着下巴,这剩在山中的人手,估计战斗力不堪一击,可没必要无端杀戮。眼下他虽占了整个唐州,可青壮死伤太多,实在不敢再征兵了。自打起事以来,他一直看重人口,能不杀就不杀——没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谈。
“有五成把握,”邓宿迟疑道,“只要大人保证,放过罗猛的妻子跟孩子。”他与罗烈还算相熟,可罗猛刚死,对方未必肯信他。
“这点本官可以保证,”武安君点头,“只要他们老老实实过日子,谁也不会去寻他们的不痛快。”
“还麻烦大人请个郎中,为我接一下断腿。”邓宿指了指自己的腿,苦笑道,“这般模样,怕是没法去山中劝降。”
“大人,此人所言,不尽不实!”突然,蹲在俘虏堆里的一人猛地站了起来,指着邓宿大喊,“小人要告发他!”
邓宿抬头一看,脸色瞬间黑成锅底——竟是罗猛的亲兵首领蔡盛!他本打算等腿伤好了,借着劝降的机会逃回白莲教,没料到被这小子当场拆穿。
武安君心里暗笑,他故意在衙门口与邓宿对话,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只要邓宿敢说瞎话,肯定有人愿意检举立功。
“尽管道来,”武安君看向蔡盛,语气里带着鼓励,“只要你所言无虚,本官算你立功!”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把蔡盛树成典型,很快就能把俘虏里的刺头清理出去。至于那些被清出去的“垃圾”,正好送去大盘山采矿——如今的采矿队配备了至少二十把短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