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安君看来,但凡能够把小学数学给学通了,当个账房先生那是易如反掌。
若是再学一些经义典籍,当个书吏也绰绰有余。
武安君现在需要一批人手,将那些积年老吏给逐步替换掉,把衙门到民间的最后一段给打通。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读书多年的学子,不愿意操持这种贱役,可不通文墨之人,又无法胜任,这才是其中最大的阻碍。
“当家的,听说了吗?武大人说了,明天去学堂听课的孩子,都给两文钱。”妇人正在给孩子缝补衣服,大盘上这两年条件好了些,却也只是能够吃饱穿暖。
“还不如跟我去矿上帮忙,可以拿四五文钱。”汉子用温水擦洗一下脸。
以前这种农闲的时候,自然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农闲的时候都去矿上帮忙,一天可以挣二三十文钱,这肯定比窝在家里强。
如今好些孩子也去矿上,做一些简单的分拣活,也能挣几个零花钱,多了没指望,买两个包子填填肚子还是可以的。
“当家的,你我一辈子不识字,也就这样了。但是山娃子我觉得还算聪明,是个读书的料子,又不花钱,还能领两文钱回来,这不比去矿上强?若是能够读书认字,以后找婆娘也容易些。”妇人把水端到外面倒掉,孩子还小,不差他挣那一文两文的。
“倒也是,认字就是强!”汉子看看在外面跟其他孩子打雪仗的山娃,感觉能认几个字,比当睁眼瞎强。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给他把衣服缝补好,明天就穿这身去,不能太寒酸了。”妇人手中这件,就是山娃最好的衣服了,明天授课的是武安君,可不能太丢面子了。
待到山娃回来,知晓明日要去读书,那是一蹦三尺高,读书认字,那是大户人家才有的待遇。
‘你可要努力些,武大人说了,十天之后就要考校,只留下一百人。你若是真的想读书,那就好好读,我跟你爹再苦再累,也要供你读出个样子来,以后好给武大人办差。”妇人眼中带泪,这么些年,可总算要熬出头了。
当初她们在安家寨,是过的什么日子?现在又是什么样?他们心底自然有一杆秤。
“去了就好好读书,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敢不听话,仔细你的皮!”汉子警告山娃,读不出来倒也没什么,敢在大人跟前调皮,他第一个不答应。
“爹、娘,我知道的,你们就放心吧,我肯定认真听大人讲课!”山娃拍着胸口保证道。
“你这娃,要机灵些,大人可是文曲星转世,在他跟前听课,那是几世修来的福气,你可莫要错过机缘!”妇人仔细叮嘱道,这般的机缘,可不常见。
由当朝五品的知州大人启蒙,这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信,第二天刚蒙蒙亮,大批孩子就踏上了去往学堂的路。
学堂很大,就是之前仓库的一部分,被临时收拾出来,足以容纳几百号人。
武安君看着底下挤挤挨挨的孩子,年龄都在他要求的十到十五岁之间,这个年纪的孩子,只要用心学,最多两三年,就能把小学知识给学透。
武安君并没有规定性别,但是来的人里面,女孩子估计不到两成,对此武安君也早有预料。
按照年龄跟身高将他们排好位置,点了一下人数,足足有二百五十多人。
十天,十天之后,武安君就会通过考试,只留下一百人,武安君并没有打算普及教育,而是走的快速培养路线,天分不够就直接舍弃。
山娃今年十二岁,坐在相对靠后的位子,很快他就被分到一根炭笔以及一块竹板。
能够用来写字的纸张,依旧是奢侈的东西,可以反复利用的竹板,就是更好的替代品。
山娃在主板上,照着前面黑板上的数字,一笔一划地描写着。
左边是汉字的一二三四等数字,右边有对应的数学字符,今天上午的教学,就是让孩子学会简单的汉字跟数字符号。
山娃在竹板上,照着模样写下来,一边写嘴脸还念叨着读音。
下午学的就难了一些,个位数的加法,每人还发到了一些竹签,用来帮助理解。
没有任何的趣味教学,有的就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不理解,但必须要记住。武安君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中,最适合学习的孩子挑出来,然后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才。
放学的时候,每人都领到了两枚铜钱,山娃回家就把钱交给娘,自己继续在那用炭笔画着。
妇人时不时过来看一眼,虽然不知道写的是啥,但肯定是大人教的,这孩子比自己跟他爹都强。
十天之后,武安君直接将所有人隔开,每人发给一张试卷,监考的士兵围着考场排成一个圈,但有异常,直接逐出考场。
区区十日功夫,武安君就把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跟一位数的乘除法全部教下去,能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