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四合院局外人 > 第50章 头部网约车之争

第50章 头部网约车之争(2/3)

贴战至少需要100亿美元,但一旦形成规模效应,边际成本会急剧下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询补充道:“我们已经开发出了核心算法,能够实时匹配供需,动态定价,预计效率比传统出租车提高40%以上。”

    承勋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们考虑过安全问题吗?这是出行行业的命门。”

    铭童点头:“我们设计了司机和乘客双向评价体系,全程北斗定位跟踪,一键报警,与当地警方系统直连。还会引入面部识别技术,确保司机身份真实。”

    会议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承勋站起来:“好,这个项目我投了。不仅我投,我会拉上全部资源。但要记住,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代表华夏移动互联网企业真正走向全球的第一战。只能赢,不能输。”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硅谷Uber总部也在召开紧急会议。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指着投影上的肖氏家族图谱:“这个家族正在集结全球资源,想要一口吞下整个网约车市场。我们必须加快融资节奏,提前进入亚洲市场。”

    一场全球资本的血拼悄然拉开了序幕。

    2009年春节刚过,“快打”在京城、魔都、粤州、宝安四城同时上线。

    数千万用户同时收到了头条系应用的推送:下载“快打”,前三单全额免费。

    在京城的街道上,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的刘光齐最先感受到这场变革的来临。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在朝阳门外大街排队等客,却发现往常熙熙攘攘的排队人群不见了。

    “老张,今天什么情况?人都哪去了?”刘光齐摇下车窗问前面的司机。

    老张指了指手机:“都用这个‘快打’打车了。听说不要钱,还能上门接。”

    刘光齐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又是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

    但接下来的几天,情况越发不妙。刘光齐发现空跑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需要在街上来回兜圈才能拉到客人。

    而一些年轻司机已经开始在讨论注册“快打”平台了。

    “一天能多赚二百多呢!”年轻司机小李炫耀道,“平台还有奖励,接满十单奖一百。”

    刘光齐嘴硬道:“这不就是变相降价吗?长久不了。”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三月初,“快打”宣布完成20亿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兴业资本、复兴集团等国资背景机构,以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同日,“快打”登陆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二十个主要城市,推出多语言版本。

    Uber迅速反击,宣布融资15亿美元,并提前进入华夏市场。滴滴和快的也在国内悄然上线。

    资本的血拼正式开始。

    “快打”推出“首单免费”,Uber就推出“前三单半价”;“快打”提供“十分钟不到免单”,Uber就推出“等待超过五分钟减五元”。双方你来我往,补贴力度不断加码。

    肖铭童坐镇京城总部,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全球订单数、补贴金额、市场占有率。年轻的他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老练和果断。

    “美国市场补贴增加30%,重点突破纽约和旧金山。”

    “欧洲市场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规避政策风险。”

    “东南亚市场推行摩托车快打,适应本地化需求。”

    一条条指令从总部发出,全球团队高效执行。

    四月的一天,铭童接到了父亲的越洋电话:“小子,听说你最近很风光啊。”

    铭童笑道:“爸,您怎么有空打电话?”

    “Uber的CEO通过关系找到我,想谈和解。你们把他们打疼了。”

    铭童正色道:“现在是关键时期,不能手软。一旦示弱,前功尽弃。”

    父亲沉默片刻:“需要家里再支持吗?”

    “不需要,五叔已经安排了第二轮融资,100亿美元,足够打赢这场仗。”

    事实上,肖承勋不仅安排了融资,还发动了媒体攻势。

    即时视频全球版连续推出纪录片《出行的革命》,头条系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推送“快打”的正面新闻,凤凰美洲集团旗下媒体也纷纷报道“华夏创新改变世界”。

    五月,Uber突然宣布退出华夏市场,集中资源守欧美大本营。消息传来,“快打”总部欢呼声一片。

    但铭童却没有放松:“现在庆祝为时过早。立即启动‘诺曼底计划’,进攻欧美市场。”

    接下来的三个月,全球出行领域见证了最为惨烈的资本对决。

    “快打”在欧美市场投入巨资补贴,Uber则拼命防守。资本市场目瞪口呆,双方每月烧钱超过10亿美元。

    最终,在2009年8月的一个清晨,UberCEO终于拨通了肖承勋的电话:“我们谈合并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