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四合院局外人 > 第45章 年:永别……

第45章 年:永别……(2/3)

从敬爱的长辈逝世后,肖镇变得更加沉默,指挥经济专家团队的操作更加精准利落。同事们观察了肖镇几天后放心下来,老同志还是那个思维异常敏锐的老同志。

    才过两个多月,5月上旬,前后间隔不过三天,肖镇又送走了两位至亲——晋西北的老战友李云龙和敬爱的赵钢叔叔。

    赵钢的追悼会结束后,肖镇和赵理京(赵钢独子)在赵宅陪着冯楠阿姨。

    老太太整个人都垮了,常常对着赵钢的照片一坐就是一整天,饭也不好好吃。

    “冯阿姨,这样下去不行。”肖镇终于忍不住劝道,“回渝州南山老家住段时间吧?那儿还有我幺爸幺妈,霍正业叔叔和杨杰阿姨也在。时不时还有小辈去热闹,总比一个人在这儿强。”

    冯楠茫然地抬起头,好久才慢慢点头:“也好……老赵生前总说想回南山看看……”

    安排好冯楠的去处,肖镇却来不及悲伤。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闹得沸沸冲天,他一边忙着给国内经济工作出谋划策,一边指挥专家组研究应对策略。

    与此同时,大孙女肖铭萌所在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团队也离不开他。为了突出科技感,肖镇亲自主持技术开发和影音审定。

    “爷爷,这个全息投影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深夜的视频会议上,思华在屏幕那头展示效果图。

    肖镇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把渲染精度再提一级。这是华夏第一次办奥运,得让世界看到未来的样子。”

    八月初,肖镇刚过完72岁生日没两天,正准备去视察奥运节目排练,突然接到紧急通讯。

    “老师,承志申请了紧急交通,霍正业老前辈在渝州突然昏迷!”秘书丁一夏的声音罕见地带着急促。

    肖镇的心猛地一沉。霍正业对他来说,不是父亲胜似父亲。从肖镇5岁在渝州海棠溪边遇到霍正业开始,到17岁多到京城读书,那么些年都是霍叔叔照顾和引导肖镇从孩童到青春期少年。

    这一次,肖镇经过快速申请,亲自赶往渝州。

    机舱外云层翻滚,肖镇的心比这乱云还要纷杂。他想起抗战时期,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是霍正业教他识字读书;引导他为革命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青春期,肖镇陷入人生迷茫的时候,是霍正业给他指点方向。

    南山老家的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人,肖镇快步穿过人群,迎面遇上眼圈通红的杨杰阿姨。

    “杨姨,霍叔叔他……”肖镇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颤抖。

    杨杰摇摇头,泪水无声地滑落:“老霍走得很安详,他说今天中午拿根香肠,煮香肠我们几个人吃,脚一歪就倒地没有醒来,这就没了呼吸……临走前还念叨着你,还有小功和小志,霍渝(霍正业女儿)两口子正好去波斯大使馆履新,维维(霍正业外孙)还在三沙岛上服役正去南太执行年度演训呢……”

    肖镇只觉得天旋地转,幸亏身后的丁一夏及时扶住他。屋里,肖征已经跪在床前,肩膀不住地抖动。

    肖镇一步步走到床前,看着霍正业安详的睡颜,终于支撑不住,跌坐在床边的椅子上。

    “霍叔啊……”肖镇握住老人尚未完全冰冷的手,罕见地嚎啕大哭起来。肖征同样对自己情同手足的老战友的离去神情哀伤。

    最后还是老战友叶向东闻讯赶来,好说歹说才劝住了悲痛过度的肖镇和肖征。

    “老战友,霍前辈最放不下的就是你。你这样,他在天之灵怎能安心……”叶老二的话点醒了肖镇。

    霍正业的葬礼由治丧委员会接手,庄严举行。

    但无论多么隆重的仪式,也弥补不了内心的空缺。霍正业的逝世对肖镇打击极大,整整一个月,他寡言少语,常常对着书房里那些与霍正业的合影出神。

    陈雪茹放心不下,特地留在京城湖畔别墅,和李小云轮流照顾肖镇的生活。

    直到2008年新年过后,大儿子肖承梁提出邀请父亲去川省查看地震活跃带的慈善基建项目,肖镇才渐渐走出阴影。

    川蜀之地的早春,山花初绽。肖镇、肖承梁、肖铭翰三人走走停停近一个月,检查完所有新建和修整后的捐建目标。

    站在新落成的希望小学操场上,看着孩子们奔跑嬉戏的身影,肖镇忽然想起霍正业生前常说的话:“人啊,只要还能为别人做点事,就不算老。”

    春风拂过脸庞,带来远山的气息。肖镇深吸一口气,感觉内心的某个部分正在慢慢苏醒。

    2007年带走了太多,但生活还在继续,还有太多未竟的事业等待完成。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泛着金光,像是预示着新的开始。

    不过也是在2008年4月初,京城南锣鼓巷95号院最后一位老人阎阜贵在吃完他大孙子维高特意去京西食品1号店给买的慕斯蛋糕后,安详地走完了一生。

    那时候肖镇已经在和川省主要领导、教育厅的人商讨做一些应急意外灾害事件撤离项目。

    代表肖家参加老邻居阎阜贵葬礼的是在京城负责铭明和铭星两兄弟上下学的李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