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那边如何,你这边应常写信,让父母知晓你的近况,免得他们担忧。”
“我明白了。”
刘慧娘含笑点头。
“对了,兄长,”
她忽然想起一事,“花家妹妹回到清风山也有些时日了,她那边情况如何?”
“不清楚。”
赵言摇头回答,“先前探子来报,说宋江打算将花家妹妹许配给他的 ** ……”
“竟有这样的事?”
刘慧娘震惊不已,“我听闻宋江有两个徒弟,叫做孔明和孔亮,据说两人毫无本事,真是辜负了好名号。”
“不知宋公明为何要收他们为徒?”
“宋江收这二人,大概是因为看中了孔家庄在白虎山一带的势力。”
赵言笑着解释,“当年孔家庄是白虎山的一大霸主,孔明和孔亮兄弟在当地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
“后来,孔家庄被武松等人攻破,只有孔家父子三人逃脱。
没了家族庇护的孔明和孔亮,自然入不了宋江的法眼。”
“此次,宋江想借联姻之机,将小李广花荣拉拢至自己麾下。”
“事情闹得真是够呛。”
“然后呢?”
刘慧娘催促道:“花家妹妹难道真要嫁给那两个不成器的家伙吗?”
“这自然不可能,”
赵言笑着回答,“听说孔家那两兄弟为了与花家联姻争得不可开交,结果竟气死了自己的老父。”
“现在他们正忙着为孔太公办丧事呢,哪里还有心思谈婚论嫁!”
“但如果宋江真想借花小妹笼络人心的话,”
刘慧娘焦急地说,“即便没了孔明和孔亮,也会有其他人。”
“我听说花荣对宋江一向言听计从,”
她继续说道,“就算花家妹妹不愿意,恐怕最终也只能被迫嫁人。”
“不过这事,我们无能为力,”
赵言无奈道,“俗话说得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花小妹有兄长在,她的终身大事自当由花荣决定,哪轮得到我们这些外人插嘴!”
“可是……”
刘慧娘心急如焚。
她在梁山时,与花小妹年纪相仿,关系也最为亲密。
当初花小妹选择留在清风山,也有她的鼓动。
花荣身为朝廷将领,箭术超群,如此人才若留在清风山未免可惜。
刘慧娘本想通过亲情,将花荣招揽至梁山。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宋江竟打算以联姻手段笼络人心,这样一来,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对,有哪里不对劲,”
经过一番思考,刘慧娘突然摇头,“兄长,宋江替花小妹提亲这件事有些蹊跷。”
“能有什么问题?”
赵言随口问道。
兄长,您方才所言,”
刘慧娘沉思片刻,说道,“宋江此举,似乎是想借花小妹的婚事,拉拢小李广花荣,将两家彻底绑在一起。”
“可如今,小李广不是早已对宋江言听计从了吗?这婚事岂非多余?”
“嗯……”
赵言微微一愣,似乎觉得此话确有几分道理,“莫非宋江是想亲上加亲,才出此招?”
“未必如此,”
刘慧娘摇头,“我认为,宋江这般行事,恐怕是担忧小李广与他渐生嫌隙。”
“花荣会离心于宋江?”
赵言轻笑,“这怎么可能呢?宋江对花家有恩,而花荣又是知恩图报之人,断不会生出二心。”
赵言对此记忆犹新,在原版水浒中,花荣堪称对宋江最为忠诚者之一,甚至在宋江被害后,还以身殉情。
这样的人,怎会背叛宋江?
“或许宋江有所求于花荣,此事若遭拒绝,恐伤及两人的兄弟情谊,”
刘慧娘推测,“因此他才预先筹谋……”
花小妹冷静分析:“不如先将自己身边的人嫁给花小妹,即便日后花荣与宋江生隙,因顾念亲妹,他也只能顺从宋江之意。”
“依花荣的性格,”
赵言疑惑道,“哪怕宋江让他赴死,他恐怕也会照做。”
“到底还有什么能破坏他们的关系,让他们反目?”
刘慧娘回忆起与花家姑娘的过往,缓缓道来……
曾听花家妹妹提及过,
她那兄长最为重视情义与声名。
当初放弃寨主之位,
追随宋江落脚清风山,
不仅是因宋江的恩情,
更怕背负忘恩负义之名,令花家蒙羞。
故而我想,宋江要花荣做的事,
必是传出后会让他名誉扫地之事。
所以宋江对自己的立场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