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 > 第202章 高低之别

第202章 高低之别(6/7)

    “若那赵大郎不幸身亡,”

    “这些人见前路渺茫,”

    “那时劝其回归朝廷想必不难。”

    “至于其他草莽出身的首领,”

    “大多目不识丁。”

    “落草为寇,或是贪图富贵,或是**所迫,”

    “依我看来,要说服他们,恐怕也不算难事。”

    “经你这么一说,倒确实如此……”

    慕容彦达听得不住点头。

    旁边董平,

    早因宋江先前的戏弄,

    对这位及时雨心生不满,

    见慕容彦达似要相信宋江所言,

    立刻冷言道:

    “然则如今有两大难题,”

    “其一,那东京赵大郎武艺非凡,”

    “要取其性命,谈何容易!”

    “其二,即便赵大郎亡故,”

    “梁山泊尚有豹子头林冲与鲁智深等人,”

    “凭他们的声望,掌控梁山绰绰有余,”

    “你有何资格认定他们会将权力交予你?”

    “其三,我曾在东昌府听闻,”

    “梁山泊有三位军师主持事务,”

    “朝廷大军屡次征讨失败,怕是多亏了这三位的谋划,”

    “若他们仍在,你妄想夺得梁山大权,岂非痴心妄想?”

    “嗯,董统制所言甚是,”

    慕容彦达点头赞同,

    随后疑惑地望着宋江,问道:

    “宋江,你莫不是欲以此话哄骗本官吧?”

    “大人,小生怎敢欺瞒于您。”

    宋江迅速跪下,又恭敬地行礼两次,这才开始解释:

    “董统制所言虽属实,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难事。

    就说那三位梁山军师,我已经仔细查访过他们的来历。”

    “梁山的三位军师,分别是闻焕章、许贯忠和朱武。

    其中,闻焕章因屡试不中,对朝廷心生怨恨,遂投靠梁山。

    许贯忠本是武状元,只因反对联金攻辽,触怒了童枢密,被捕入狱,后被梁山搭救,才加入山寨……”

    “至于神机军师朱武,原是山野草寇,起初在少华山落草,后来被官军围剿得紧,才投奔梁山。”

    宋江缓缓说道:“这三位军师里,真心追随赵言的,大概只有许贯忠。

    其余二人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

    而且,梁山有三位军师,他们之间自然会有高低之别。”

    “依我看来,要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难。”

    这些都是宋江在梁山住了一个月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的情报。

    慕容彦达和董平从未听过有人如此详尽地讲述梁山的情况,一时竟被宋江的话迷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有宋江自己明白,他所说的不过是梁山表面之事。

    实际情况如何,宋江也说不准。

    毕竟这一个月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梁山士兵跟随,想深入了解梁山内部详情实在困难。

    至于那三位军师,他也只在聚义厅见过几面,并未有过私下的接触。

    毕竟这些人都是聪明人,怎会轻易陷入嫌疑之地?

    自寻烦恼。

    因此,有关梁山三位军师可能被离间的猜测,实则是宋江凭主观臆测得出的结论罢了!

    然而,慕容彦达和董平对此毫不知情。

    董平见宋江表现得胸有成竹,误以为事情确如他所言,便不再纠结于梁山三位军师的事,转而追问宋江对之前提出的另外两个要求的看法。

    “董都监刚才问如何除掉那梁山寨主,”

    宋江充满自信地答道,“其实这件事非常简单。”

    “哼,光靠你一张嘴说当然简单,”

    董平冷笑道。

    慕容彦达却被宋江的话挑起了兴趣,说道:“董统制,莫要打断,让宋江接着说下去。”

    “知州大人,”

    宋江拱手一礼,问道,“大人可曾听闻三国时期东吴孙策的故事?”

    “孙策的事迹我自然知道,”

    慕容彦达点头回应,“但你具体指的是哪件事呢?”

    “大人,孙策在三国时也是位猛将,”

    宋江解释道,“即便父亲孙坚去世后,他仍能凭借从袁术处借来的兵马,打下江东的广阔基业,由此可见他的英勇无敌。”

    “孙策与这赵大郎确实很像,年纪轻轻就凭借自身勇武扬名天下。”

    “但这样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哦?”

    慕容彦达好奇地问,“是什么弱点?”

    “骄傲自满!”

    宋江坚定地说。

    “大人,试想一下,孙策虽建立了吴国基业,却依然倚仗自己的武力,出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