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 > 第138章 惯例

第138章 惯例(1/5)

    “此行吉凶难测啊......”

    “公明兄切勿忧心,”

    吴用手持羽扇,自信满满地摇动,“依我之见,公明兄此行定能安然无恙。”

    “不仅如此,还能借此良机,让天下江湖英豪见识到公明兄的义薄云天,对你今后的大业只有益处。”

    “何以见得?”

    宋江满腹疑问。

    “公明兄此行,是因梁山正遭受官兵围攻,”

    吴用笑意盈然地解释,“你此行恰似雪中送炭,助梁山退敌!”

    “即便那寨主与公明兄积怨甚深,此刻岂会加害于你?若真如此,岂非恩将仇报,为天下英雄所不齿?”

    “嗯。”

    宋江点头称是。

    “再说,山东的局势,公明兄心中自明,”

    吴用续道,“梁山水泊在山东一枝独秀,其势力远超清风山,如日月之别。”

    “江湖豪杰多往梁山靠拢,清风山若始终这般寂寥,公明兄的大志何时能成?”

    “先生言之有理。”

    宋江连连颔首。

    若清风山也能如梁山般威名远播,当年他又何需用计策迫使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上山。

    “眼下梁山水泊遭朝廷围剿,”

    吴用剖析道,“天下豪杰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公明兄此赴梁山,若能建下大功,必会受天下豪杰瞩目。”

    “到时,清风山的威名也会随之提升。”

    “原来如此,”

    宋江喜形于色,“有花荣兄弟神准箭法,想必于战场定能有所斩获。”

    “再者,公明兄此行梁山,还能摸清那水泊虚实。”

    吴用严肃道:“梁山水泊方圆八百里,本就固若金汤,难以探查其中详情。

    自赵大郎接管梁山以来,防卫愈发森严。”

    “现在我们对梁山水泊里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

    “公明兄与梁山立场相悖,双方迟早会有冲突。”

    “倘若连梁山内部情况都不明了,日后何谈取胜?”

    “因此,此次公明兄前往梁山,必须深入水泊,仔细考察地形、民情与兵力。”

    “加亮先生请宽心,”

    宋江笑着回应,“先前我不明就里,故不愿前往梁山。

    如今听了先生一番剖析,纵使晁天王阻止,我也势在必行!”

    ……

    一切安排妥当后,次日,宋江在花荣与刘唐陪同下,带领二十余名喽啰,从小路下山,避开山脚驻扎的青州军队,直奔梁山而去。

    就在宋江等人赶往梁山水泊之时,赵言比高粱和琼英更早返回梁山。

    东平府的事态大致已得到控制,不过为了后续事宜顺利推进,程万里一家暂时不得离开太守府,甚至不能远离府衙后院,可以说他们已被软禁在太守府内。

    赵言此举实则是为程万里着想,他希望即便朝廷大军赶到,也能继续守护东平府的百姓。

    程万里身为太守,职位至关重要,绝不能因此丢失。

    因此,赵言必须确保朝廷不知晓程万里已与梁山有所关联。

    先前开城之事并不复杂,当时程万里并未现身,赵言已散布谣言,说是梁山派往东平府的探子擅自开门,而那些奉程万里之命行事的官员和士兵,已被赵言安排送回梁山。

    这样一来,没了关键的人证,赵言还让梁山送了一笔钱给程万里,让他尽快送往东京,献给童贯。

    童贯身为太监,麾下文官稀缺,只要程万里忠心且礼数周到,就算他曾开城投降,童贯也会竭力保护自己的门生。

    东平府的事暂交高粱和琼英处置,赵言则急返梁山,因山上获知消息,确认此次征讨梁山的军队来自河北,统帅正是呼延灼。

    呼延灼乃宋初名将呼延赞的后代,虽杨家将式微,但呼延家族仍是宋廷军中的显赫世家。

    梁山聚义厅内,赵言刚回山便召集三位军师——许贯忠、闻焕章和朱武,以及曾在宋廷任职的林冲、徐宁、秦明等人。

    赵言环视众人后说道:“时迁兄弟的情况已经查明。”

    “这次围攻梁山的队伍,正是来自北方的呼延灼所率。”

    “呼延灼……”

    林冲略作思索,“我在禁军时就听说过此人。

    他以双水磨八棱钢鞭闻名,人称‘双鞭’呼延灼。”

    “他是将门之后,武功必然超群。”

    “寨主,即便呼延灼再厉害,也绝非我们兄弟的对手。”

    秦明说道,“不过,我曾在北地任职,听闻此人的骑兵部队极为精锐,尤其是他的连环马队。”

    “连环马用铁甲护住士兵与马匹,再用铁链将马匹两两相连。”

    “每三十匹为一行,每三百匹为一队。”

    “由于铁链的作用,这种连环马一旦发起冲锋,即使是成千上万名步兵也难以抵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