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把这本假的《太平要术》翻到最后一页。
这里记载了一个传说,或者说仪式。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意思是:从玉山往西南四百里,即是昆仑山,这里是天帝在人间的都邑,天神陆吾是这里的主管。这位天神的外表长有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爪子,还有九条尾巴,它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的苑圃。
李青霄和陈玉书可以十分确定,这个传说是真的。
因为帝下之都就是玉京的前身,正式名称是昆仑洞天。随着末法来临,昆仑洞天落地,部分洞天化作玉京。至于天帝的苑圃,名为五行洞天,是昆仑洞天的附属洞天,现在是道门的药园,比如制作桃木剑的桃林便位于五行洞天。
其实五行洞天早该落地了,不过道门不舍得放弃,每年花费大量神力进行维护,这才维持至今。
陆吾当然也是真的,五行洞天中有名为“土缕”的异兽,羊首四角,还有名叫“钦原”的神鸟,形同蜜蜂,大如鸳鸯,被它一蜇,任何鸟兽都会死去,任何乔木都必枯萎。更有不死树,其果实是炼制长生不死之药的必要材料,这些都归陆吾管理。
直到上古巫教的开明六巫为了炼制长生不死药闯入五行洞天,与陆吾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大战,最终结果是五位大巫陨落,幸存的巫阳和陆吾先后飞升,接着道门定都昆仑,天上的玉京落地玉虚峰。
据说陆吾有十三境的修为,已经是传说中的存在。
可这个仪式中却提到了陆吾。
天帝的麾下有陆吾,假冒天帝的“黄神”麾下也有一只“陆吾”,在这里又名肩吾。
根据这本虚假的“太平要术”记载,肩吾是黄神的使者,于上古年间,往返于天上和人间,传递黄神的旨意,于是凡人也将肩吾视作天神,甚至被南华道君记载到《南华经》中,分别出场在《大宗师》篇和《应帝王》篇。
在《应帝王》的记载中,肩吾曾与接舆有过交谈。
提到接舆,可能世人并不熟悉,这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表字。此人姓陆名通,字接舆。楚国人,时人谓之“楚狂”也。
陆通正是那个“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一个敢嘲笑儒门至圣先师的狂人,曾经与“黄神”的使者肩吾有过交谈,这件事被道门的南华道君记载下来——在玄圣中兴道门之前,册封道门真人,道君是最高等级,高于真君和真人,传说南华道君是太上道祖的弟子。
不知是否巧合,后世道门有人锻造刀剑,分别以“应帝王”和“大宗师”为名。
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天数。
肩吾同时还肩负着挑选大吉之人的使命,带领这些人前往一个名为“黄道”的地方——黄道吉日的黄道。
据说踏足“黄道”之后,行于星月之间,速度甚于光照,会在无穷的时间乱流中来回穿梭,故而可以看到过去或者未来的景象,只有肩吾才能摆脱这些乱流,而不会沉沦其中。
陆吾是人面虎身有九条尾巴,而肩吾则是九个头脑只有一条尾巴,正是靠着九个脑袋,肩吾才能分辨路径,在如恒河沙数的星宿间寻找到“黄道宫”的真正所在——这也是黄神的居所。
看到这里,李青霄皱眉道:“九个脑袋一条尾巴,好像是道门神话中的九灵元圣?”
陈玉书道:“不过九灵元圣是九头狮子,这里面记载的肩吾却是虎身。”
李青霄道:“虎和狮本就有相似之处,如果肩吾就是九灵元圣,那么‘黄神’岂不是太乙救苦天尊?”
两人面面相觑。
此时两人都有一种感觉,在道门过往的历史中,“黄天”无处不在,它以不同的面目不经意地出现,又迅速消失,甚至在古太平道时期亲自下场,帮助道门战胜了儒门。
“黄天”早已是道门的一部分了。
过了良久,陈玉书轻声道:“有传言说,七代大掌教遇刺时,‘黄天’出现在昆仑洞天,为七代大掌教披上了一件黄衣,这会是巧合吗?”
饶是李青霄也有点后背发凉:“不会吧?”
话虽如此,李青霄的语气也不甚坚定。
因为这个由黄天复刻的世界,各种道门的技术,还有政教相争的格局,怎么看都不会与道门无关。
李青霄忽然想起李青萍曾经说过的话:“李家从来都是最忠于道门的,也是最忠于玄圣的。至于当年那场叛乱,所谓的叛乱,到底是谁先掀起的呢?难道是我们李家去刺杀了七代大掌教吗?八代大掌教为何没有清算李家,齐大真人为什么要给李家翻案?说明他们也逐渐意识到,谁才是道门的敌人。”
李青霄轻声问道:“明霄,那位被定性为反道分子的全真道大真人姚令,最后的结局是……”
“神智全失,狂性大发,最终被齐大掌教斩杀。”陈玉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