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对食物、对盐的极致珍视的言传身教。
其他老人的点滴智慧:有老人会在一旁指点孩子如何更省力地捆绑柴火;有老人教妇女用韧草编织更结实耐用的绳索和简易容器;还有老人默默坐在角落,用骨刀削制着更趁手的小工具,看到有孩子好奇张望,便招手过去,手把手地教,整个学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温暖的、知识经验自由流淌的熔炉。
小崽子们无疑是学堂最活跃的群体。 他们挤在火塘边,小脸被火光映得红扑扑的。听着凌渊讲卫生,会互相检查小手干不干净;看着阿璃阿姨摆弄草药,会好奇地凑近闻一闻;被凌骁叔叔的陷阱课吸引,恨不得立刻冲出去实践;围着巧手爷爷和阿木叔,眼睛瞪得溜圆,仿佛在看神奇的魔法。那些枯燥的轮值等待,仿佛也因为有了对“学堂时间”的期待而变得不那么难熬。知识如同温暖的种子,悄然播撒进这些在寒冬中挣扎求生的幼小心灵。
凌渊和阿璃站在稍远处,看着这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场面。阿璃眼中带着欣慰的暖意,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学堂中弥漫的积极情绪和蓬勃的求知欲。凌渊则目光深邃,这“冬日学堂”的意义,远不止于打发时间或传授技能。它是在用最朴实的方式,编织部落未来的韧性,点燃文明传承的星火。
然而,当几个追逐打闹的孩子无意间跑过部落边缘,靠近那间孤寂的石屋时,不知为何,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甚至带着一丝莫名的紧张加快了速度,仿佛那紧闭的石门后,有什么东西让天性敏感的小兽感到了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