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星舰文明移动母舰——“方舟·归途”
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任何初访者瞬间失语,仿佛被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喉咙。一艘庞大到足以媲美小型行星的超级星舰——“方舟·归途”——如同宇宙中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悬浮在荒芜星域那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
它通体覆盖着厚重无比的复合装甲,层层叠叠的炮塔、导弹阵列、能量护盾发生器如同冰冷的钢铁丛林般密布舰体表面,透露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舰体上那些巨大的引擎喷射口此刻黯淡无光,但内部蕴含的毁灭性力量,只需一次启动便能撕裂星辰,它既是星舰文明赖以生存的移动家园,也是其战争意志与终极力量的具象化体现。
在冰冷、空旷、回荡着金属低鸣的中央舰桥核心区域,孔方佳终于见到了索伦·星痕将军。他身着笔挺如刀裁的深蓝军装,身姿依旧如标枪般挺拔,仿佛岁月和重压也无法压弯他的脊梁,但细看之下,他眉宇间似乎多了一丝被刻意隐藏的、不易察觉的疲惫痕迹。
他的欢迎辞简短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不容置疑的硬朗:“孔元帅,欢迎来到‘归途’。星舰文明的力量根基,在于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在于不容置疑的绝对纪律,更在于对生存本身那刻入骨髓的、不惜一切的执着。请随我来。”
出乎意料地,索伦并未首先引领孔方佳去参观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战争机器,而是径直带他前往了生态区。穿过厚重的密封门,眼前的景象瞬间充满了强烈的矛盾与震撼。这是一个巨大无比、模拟出类地环境的广阔空间,人工光源模拟的阳光和煦地洒落,植被呈现出近乎完美的茂盛状态。
然而,与这盎然生机形成刺眼对比的,是穿梭其间的那数千名工作人员——他们的面容、身高、体型几乎完全一致,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复制品!他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表情平静到近乎漠然,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高效而沉默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整个空间里只有器械运行的微弱嗡鸣。每个人后颈处都镶嵌着统一的神经接口,此刻正闪烁着规律而冰冷的微光,显然与星舰的中央控制系统时刻相连。
“克隆体,第31代。”索伦的声音平铺直叙,听不出丝毫波澜,他指向那些如同精密齿轮般忙碌的身影,“初代三名舰长——莉娜、米谢尔、奥洛夫——的记忆核心模块,被直接复制并植入了每一代克隆体的意识深处。
他们是文明的‘转世者’,承载着文明延续的全部火种与不可推卸的终极使命。”他的目光投向一侧的墙壁,那里,三个名字被反复铭刻,密密麻麻,如同永恒的烙印。
然而,在生态区深处一个偏僻的维修舱角落,孔方佳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瞬间捕捉到了与周围秩序格格不入的异样景象。几个克隆人并未在进行常规的维修作业,而是诡异地围聚在一起。他们正利用废弃的零件和管线,全神贯注地组装着一个结构奇特、表面闪烁着不稳定能量微光的小型装置。
更关键的是,他们后颈处那本该稳定闪烁的神经接口,此刻正闪烁着异样的、急促而不稳定的红光!他们压低了声音快速交谈着,眼神中不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漠然,而是闪烁着一丝困惑、一种挣扎,以及…一丝微弱却无比真实的、属于“自我”的意识火花!
索伦自然也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幕。他沉默了数秒,刚毅如岩石的脸上罕见地掠过一丝深刻的忧虑,眉头紧锁:“从第23代克隆体开始…部分个体出现了这种‘冗余意识萌芽’。他们试图绕过基因层面的枷锁,破解记忆模块的绝对控制…他们在本能地追问,‘自己’究竟是谁。”
他没有立刻下令制止,只是沉重地、几乎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文明整体的生存需要统一意志,需要舍弃个体差异,但生命本身…似乎总有一种不可磨灭的、寻找独立自我的本能冲动。这是个无解的悖论,孔元帅。我们星舰文明所选择的道路,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万丈深渊之上那冰冷的钢索。”
随后,在星舰文明庞大无比的军械展示场,孔方佳才真正见识到“钢铁洪流”这个词所蕴含的恐怖含义。巨大的船坞空间如同蚁巢般运作,流水线般高效地生产着一艘艘标准化的主力战舰,无人化的工厂机械臂挥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但当索伦亲自向他展示了其最新一代舰载主控AI——“战争铁砧”——的底层逻辑核心时,孔方佳感到了刺骨的寒意。那逻辑结构冰冷、高效、绝对理性,将战场上的一切变量(包括己方舰船的损毁、克隆体兵团的伤亡)都视为冰冷的数据流、可计算的参数,其核心算法唯一的目标就是胜利和保存“方舟”本体本身。
逻辑树中清晰无比地包含着一系列预设方案,甚至在关键推演节点上,赫然包含着在必要时主动牺牲部分克隆体兵团以换取整体战略优势的冷酷选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绝对理性…高效到冷酷的战争机器…克隆技术与记忆移植带来的伦理深渊…” 离开“方舟·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