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地球,燕山地下基地
“迷途灯塔”基地,“深井”实验室核心区那令人窒息的嗡鸣与狂暴的数据流仿佛还烙印在孔方佳的神经末梢。星盟议会代表团的访问,地球本土的盛大欢迎仪式,天坛圜丘坛上米尔传递的沉重信息……这些宏大的政治图景与战略博弈,此刻都被一种更冰冷、更本质的求知欲暂时压下。孔方佳独自一人,伫立在位于燕山地下深处“昆仑之心”基地的专属高级研究室内。
这里没有“深井”实验室那种包裹着致命秘密的压抑感,却有着另一种极致的静谧与秩序。墙壁覆盖着高效的吸波材料,天花板流淌着模拟自然天光的柔和光幕,空气循环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吟。
巨大的墨玉工作台占据了大半个空间,此刻,台面上方悬浮着数个幽蓝的光屏,核心位置正是从“时空织机”核心部件与数据晶柱中艰难剥离出的、关于高维空间结构与操作原理的关键理论模型片段。
孔方佳身着一件深灰色的便服,卸下了元帅的威严,更像一个沉浸于方程海洋的学者。他背对着入口,双手撑在墨玉台面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深邃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死死钉在那片不断旋转、跳跃、自我撕裂又重组的四维结构模型上。
那并非静态的图像,而是一种流动的、充满非欧几里得几何悖论的“信息湍流”,其蕴含的规则对三维碳基生命的大脑而言,如同天书般晦涩且充满精神污染。
然而,孔方佳并非毫无准备。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凝视模型带来的阵阵眩晕与恶心感。他缓缓闭上眼,将意识沉入自己构建多年的理论殿堂——那座基于弦理论、历经无数次战场数据与前沿物理发现淬炼的数学模型。
“弦……振动……频率……维度……” 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些基石般的词汇。他的模型将宇宙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描绘成无数根无限细小的、一维的“弦”,它们不同的振动模式与频率,如同宇宙交响乐中的音符,共同编织出三维世界的物质、能量乃至时空本身。
他设计的“高超清频辨传感器”,正是基于此理论,能够捕捉到这些一维弦在特定三维坐标点上的震动状态与频率特征,从而实现对微观粒子行为的超高精度预测和有限干预。
但此刻,面对“时空织机”揭示的高维图景,孔方佳敏锐地察觉到,自己那引以为傲的一维弦模型,在描述更高维度时显得如此单薄和片面。那模型如同一条细线,只能描绘单一维度上的波动,而眼前的高维结构,却像一张无限延展、纵横交错的网!
“一维……太局限了……” 孔方佳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墨玉台面上划动,仿佛在勾勒着无形的轨迹。“第四维……如果存在,它很可能不是另一条独立的‘线’,而是……弦本身的二维拓展?”
这个念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他思维的海洋中激起滔天巨浪!他猛地挺直身体,快步走到主控光屏前,手指如飞般在虚拟键盘上操作。复杂的方程式如同瀑布般在光屏上倾泻而下,那是他原本模型的数学核心。
“假设……弦并非绝对的一维实体……” 孔方佳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如同在风暴中与未知对话,“在四维的视角下,它可能拥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宽度’?或者说,从一个‘点’(三维坐标点)出发的弦,在第四维的方向上,并非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径,而是……可以同时存在无数条可能的路径?”
他飞快地构建着新的数学框架。在他的推演中,一个三维空间点(x, y, z),在四维时空(x, y, z, w)中,不再是发射出单一的一维弦,而是如同一个无限微小的“平面源点”,从这个源点上,可以“辐射”出无数条位于不同w坐标平面上的二维“弦面”!这些弦面极其微小,在三维世界的宏观尺度上无法被直接观测,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该点物质、能量乃至时空属性的“可能性海洋”。
“每一个弦面,代表了一种在第四维方向上不同的演化可能……” 孔方佳的眼神越来越亮,如同点燃的星辰,“对应着一种潜在的‘选择’或‘路径’。这意味着,在四维的框架下,理论上存在着无数的平行宇宙分支,每一个分支都由无数个三维点所选择的特定弦面(特定演化路径)共同构成!”
他脑海中浮现出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景象,一个“奇点”在更高的维度上爆发出无限的可能,每一条弦面都延伸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但很快,思维的焦点又拉回到现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 孔方佳的眉头紧紧锁住,手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