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G-7 区域热源群!最高解析度!”关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身体几乎要离开座椅。
画面急剧拉近、锐化。在高达 20 倍地球标准大气压的浑浊气体中,一片依附在陡峭岩壁上的“建筑群”逐渐显露出其令人不安的细节。那并非人类所能理解的任何建筑风格,更像是由某种深褐色、近乎黑色的生物材料——类似高度矿化、结晶化的几丁质——与就地开采的、沉重无比的玄武岩块混合构筑而成的巨型蜂巢状复合体。
结构整体低矮、敦实无比,每一处线条都呈现出完美的流线型和抗压拱形,显然是亿万年来适应恐怖重压的残酷筛选结果。建筑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状规整的孔洞,如同无数只沉默的眼睛。一些孔洞中,正有微小的、散发着微弱生物荧光的物体在极其缓慢地移动,如同黑暗中的磷火。
“‘烛龙’高光谱扫描及微观粒子捕捉完成!”一个带着激动和难以置信颤抖的女声通过加密高优先级频道直接接入舰桥主通讯,是首席生物学家叶璇博士,“舰长,各位!检测到目标区域存在……虫族特有的几丁质分子残留信号!高度匹配!以及……它们新陈代谢排放的复合硫化物生物标记物!光谱特征吻合度超过 95%!”
“虫族?!”关哲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舰桥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殖民 B 编队此行的核心任务是寻找人类的新家园,是逃离战火、延续文明的火种,而非一头撞进虫族那吞噬一切的恐怖巢穴!绝望行星上的虫族巢穴?这个组合带来的寒意瞬间冻结了所有人的血液。
“确认无误,舰长!”叶璇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科研工作者在巨大冲击下强行保持的、近乎冷酷的冷静,“信号特征与星盟中央数据库记载的、以及我们在之前一些与虫族的战役中遭遇并采集的虫族基础生物分子特征高度同源。分子结构、特征官能团、同位素比例……关键指标均指向虫族起源。但是……”她刻意加重了语气,“存在显着且无法忽视的差异!”
“差异?具体!”关哲追问,右手已经下意识地抬起,悬停在全舰三级战备的红色指令按钮上方几厘米处。舰桥内的气氛紧绷到了极限,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
“是的,舰长。第一,信号强度异常微弱,生命活性波动频率远低于任何已知的虫族作战单位(如撕裂者、酸液虫、工蜂),甚至低于它们的休眠孢子囊。其生物能级读数,更像是……一种蛰伏的、低能耗的生存状态。
第二,最关键的一点……”叶璇的语速加快,带着一种发现未知大陆般的兴奋与紧张,“‘烛龙’的量子场扫描阵列以最高灵敏度运行了三个完整周期,未能捕捉到任何形式的、具备跨星系传播能力的生物能场波动!没有精神共鸣涟漪,没有量子纠缠信号!它们……似乎完全‘沉默’了!与主群网络的连接……断裂了?或者从未建立过?”
她顿了一下,继续道,“第三,舰长,请您仔细观察那些‘建筑’!它们的结构复杂性和空间布局,与已知虫族那种基于纯粹生物本能、粗暴堆叠扩张的巢穴形态,或者狰狞扭曲的生物战舰风格截然不同!这些结构更复杂,更……‘精巧’,甚至带有某种……‘规划’和功能分区的痕迹?这完全不符合我们对虫族‘绝对蜂巢意识主导一切个体行为’的认知模型!”
叶璇的发现和分析如同投入冰水中的炽热金属,瞬间激起了剧烈的反应,但也冲淡了些许纯粹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困惑和强烈的好奇。一颗重力三倍于地球、大气压二十倍、充满剧毒硫化物的地狱行星上,存在着与宇宙蝗虫虫族同源、却表现出如此迥异特性的生命?它们似乎被永恒地锁死在了这行星表面的高压锅里?它们是谁?它们如何生存?它们与那毁灭性的主族群到底是什么关系?
关哲的手指在那决定全舰命运的红色按钮上悬停了漫长的数秒,指尖微微发白。最终,他缓缓移开手指,按下了另一个通讯键,直接连通叶璇所在的“烛龙”分析中心:“叶博士,我需要你基于现有全部数据的专业判断。目标生物族群,对我们殖民B编队构成即时、实质性威胁的可能性,评估!现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讯频道那头陷入短暂的沉默,只能听到背景中仪器高速运转的细微嗡鸣。几秒钟后,叶璇清晰、冷静、条理分明的分析传来,回荡在寂静的舰桥:
“舰长,综合现有所有传感器数据、生物信号特征、行为模式及环境约束分析,判断如下:目标生物族群对‘精卫号’及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