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老河伯的声音从岸边传来,老人拄着那根刻满水纹的木杖,披着件深蓝色的粗布蓑衣,在熹微的晨光里像尊沉默的礁石。他身后停着那艘改装过的渔船,船舷上的铜铃随着海浪轻轻摇晃,发出清越的声响。
陈青禾落在渔船甲板上,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解开潜水服头盔,满头湿漉漉的黑发贴在额前,水珠顺着下颌线滴落:“河伯,东西拿到了。”
老河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他走上前仔细打量着防震箱:“归墟底的东西,沾染了混沌之气,可得好生收着。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就是用类似的材料锻造的。”
陈青禾点点头,将防震箱小心翼翼地放在船舱中央的软垫上。他从背包里取出个小陶罐,里面装着西王母赠予的“时空沙”——那些在指尖流动时会折射出七彩光芒的金色细沙,此刻正安静地沉在罐底,仿佛沉睡的星河。
渔船缓缓驶离归墟海域,朝着岸边的渔村驶去。陈青禾坐在船尾,望着逐渐远去的海面,归墟海底的景象在脑海中不断回放。那片被称为“海底殷墟”的区域,散落着无数破碎的甲骨和青铜器,仿佛是某个失落文明的坟场。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块刻有星轨的甲骨时,一股古老而磅礴的能量顺着手臂涌入体内,与丹田处的唢呐灵力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那甲骨上的星轨,老夫年轻时也曾见过类似的图案。”老河伯不知何时坐到了他身边,递过来一壶温热的米酒,“在昆仑山西麓的壁画上,那些图案被称为‘周天星图’,据说能指引人找到时空的裂隙。”
陈青禾接过酒壶抿了一口,温热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海底带来的寒意:“西王母说,这甲骨需要时空沙才能激活。她还说,这关系到维度裂隙的真相。”
老河伯浑浊的眼睛望向海天相接处,轻声叹了口气:“维度……那是比深海更神秘的领域啊。老夫守着这片海一辈子,见过会哭的海珠,听过人鱼的歌声,可从未想过,这天地之外,还有别的世界。”
渔船靠岸时,朝阳已经跃出海面,金色的阳光洒满渔村的石板路。陈青禾抱着防震箱,跟在老河伯身后走进一间古朴的院落。院子中央有棵百年老槐树,枝繁叶茂,树下摆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
“就在这儿吧,槐树有聚灵之效,能稳住甲骨的能量。”老河伯指了指石桌,“打开看看。”
陈青禾小心翼翼地打开防震箱,那块巴掌大小的甲骨静静躺在丝绒垫上。甲骨呈黄褐色,边缘有些残缺,表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但那些刻着的星轨纹路却异常清晰,仿佛是用星辰之辉勾勒而成。
他深吸一口气,从陶罐里倒出少许时空沙。那些金色的细沙刚一接触到甲骨,就像是活过来一般,顺着星轨纹路缓缓流动。随着沙粒的蔓延,甲骨表面开始泛起淡淡的荧光,星轨纹路逐一亮起,如同夜空中点亮的星辰。
“嗡——”
一声轻微的嗡鸣从甲骨中传出,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开始震颤。陈青禾和老河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只见那些亮起的星轨纹路逐渐脱离甲骨表面,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复杂的星图。星图上闪烁着九个光点,每个光点周围都环绕着一串玄奥的符号。
“这是……维度坐标?”陈青禾喃喃自语,他能感觉到每个光点都散发着不同的空间波动,“西王母说的没错,真的显现出维度坐标了。”
老河伯凑近星图,眯着眼睛仔细辨认那些符号:“这些符号……有些像是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但又有所不同。这个光点周围的符号,老夫好像在东海龙宫的石碑上见过。”他指着其中一个散发着蓝光的光点。
陈青禾的目光落在最中央的那个光点上。与其他光点不同,这个光点散发着柔和的白光,周围的符号扭曲不定,难以辨认。当他的目光触及那些符号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脱口而出:“《山海经》未记载的空白页!”
话音刚落,那个白光光点突然剧烈闪烁起来,周围的符号瞬间清晰,组成了一行古老的文字,悬浮在空中:“时空之墟,万维交汇,空白之页,藏于虚无。”
“空白页……”老河伯眉头紧锁,“难道《山海经》里那些语焉不详的地方,都是因为记载了更高维度的存在?”
陈青禾没有回答,他的注意力被星图边缘的一个光点吸引。那个光点散发着诡异的紫黑色光芒,周围的符号扭曲成狰狞的形状,隐隐透着一股不祥的气息。当他试图解读那些符号时,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上头顶。
就在这时,院墙外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呼啸声,像是狂风穿过狭窄的缝隙。槐树的叶子剧烈摇晃起来,天空中的阳光不知何时被乌云遮蔽,整个院子瞬间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