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在明末奋斗 > 第272章 抄家的收获:文官的钱,够养三年兵

第272章 抄家的收获:文官的钱,够养三年兵(2/2)

十两银子就吓成这样,可见这些人平时多心虚。他们哪知道,锦衣卫要抓的是大鱼,这种小鱼小虾,根本懒得理。”

    赵虎在旁边说:“依我看,就该把他们全抓起来,挨个抄家,看谁还敢贪!”

    “不行,” 林缚摇头,“水至清则无鱼。咱们要抓的是那些通敌叛国、中饱私囊的大老虎,至于小苍蝇,敲打敲打就行。要是把文官都逼急了,他们联合起来跟咱们作对,得不偿失。”

    他让人把抄家清单里的重要部分整理出来,呈报给崇祯皇帝。清单上详细记录了每个文官的赃款数额,以及这些钱的用途,比如 “李尚书用五千两银子买了个小妾”“王侍郎用三万两银子修了座花园”。

    崇祯皇帝看了清单,气得半天说不出话。他让王承恩把清单抄了几十份,在朝堂上散发,让文官们自己看。那些没被抄家的文官,看着清单上的数字,个个面如土色,连头都不敢抬。

    “你们看看!” 崇祯皇帝拍着龙椅,“这就是你们天天喊着‘清廉’的同僚!拿着朕的俸禄,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从今往后,谁敢再贪,张敬就是你们的榜样!”

    朝堂上鸦雀无声,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消息传到幽州,赵虎感慨道:“皇上这招真厉害,比杀几个人管用多了。”

    “厉害是厉害,但治标不治本,” 林缚望着窗外,“只要有漏洞,就有人敢钻。咱们得建立一套制度,让他们想贪都贪不了。”

    他让人制定了一套新的军需管理制度,从军饷发放到物资采购,每一笔账都要经过三个人核对,还让士兵代表参与监督,谁敢徇私舞弊,当场革职查办。

    “制度就像堤坝,” 林缚对士兵们说,“只有堤坝结实了,才能挡住洪水。咱们的制度结实了,才能挡住贪腐。”

    后半夜的露水打湿了军屯试验田的玉米叶,林缚被帐外的异响惊醒时,窗纸上正爬过一道黑影。

    “谁?” 他摸出枕下的短刀,掀帘而出的瞬间,只看见田埂尽头有个模糊的背影,手里似乎攥着个麻袋,麻袋口漏出的玉米须在月光下泛着白。

    赵虎闻声赶来时,那人早已消失在树林里。“狗娘养的!敢偷玉米种?” 赵虎一脚踹在断成两截的玉米秆上,却见林缚正盯着地面发怔 —— 泥土里混着几缕极细的银线,线头上缠着半片绣着云纹的丝帕,帕子边缘还沾着点若有若无的龙涎香。

    这香味,林缚上个月在刘守有送来的贡品清单上见过,是宫里司礼监太监们常用的熏香。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被踩烂的玉米穗里,藏着几粒发黑的种子,剥开外壳,内里竟爬着细小的白虫。苏文用银针挑起来细看,脸色骤变:“这是南方传来的‘腐心虫’,专啃新苗的根,一旦扩散,咱们的试验田就全完了!”

    林缚捏着那半片丝帕,云纹的拐角处绣着个极小的 “陈” 字。他突然想起京城商队的回报 —— 陈掌柜的绸缎庄,昨天刚到了一批南边来的新货,卸货时掉了个香料匣子,里面装的正是龙涎香。

    夜风卷着玉米叶的沙沙声掠过耳畔,像是有无数双眼睛藏在暗处。林缚望着京城的方向,突然握紧了短刀:那麻袋里装走的,恐怕不只是玉米种。

    帐内的抄家清单还摊在案上,“陈掌柜” 三个字被晨露洇开了一角。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