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吏羞愧难当,第二天就辞了职,临走时把自己的月钱全捐了出来,算是赔罪。
苏文的商队回来时,带了个天大的好消息 —— 扬州的盐商愿意用盐换粮食,还说军屯的钢刀锋利,想长期订购。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带回了五千两银子,比预想的多了一倍。
“盐商说了,” 苏文喝着水,眉飞色舞,“只要咱们的粮食源源不断送过去,价钱好商量。他们还托我问问,能不能再卖点火药……”
“火药不卖,” 林缚一口回绝,“那是保命的东西,多少钱都不能动。”
有了银子,军屯的日子宽裕起来。林缚让人修了条从幽州到扬州的商道,铺上碎石,马车走起来平稳多了;又在镇上开了家货栈,专门收购农户的粮食、皮毛,再统一卖给商队,省去了中间环节。
镇上的商户见军屯生意红火,也跟着热闹起来。有开饭馆的,专门做南来北往商队的生意;有开客栈的,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连李剥皮家的铺子,都改卖起了军屯的特产,只是换了个掌柜 —— 以前的掌柜被他赶走了,据说手脚不干净。
“大人,您看这街上的人,比过年还多!” 赵虎指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前收税时,他们躲得比谁都快;现在做生意,个个跑得比兔子还欢。”
林缚笑了。他知道,搞经济不是为了赚多少银子,是为了让百姓有活路,让幽州有生气。就像地里的庄稼,你给它浇水施肥,它就长得茂盛;你只知道收割,早晚得颗粒无收。
这天,货栈来了个陌生的商队,领头的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自称姓周,是从山西来的。周掌柜看着货栈里堆成山的皮毛和粮食,眼睛直放光:“林大人,您这生意做得可真大!我带了些汾酒,想跟您换点粮食,不知可否?”
林缚刚要答应,苏文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说:“这人是晋商八大家的,专跟后金做生意,卖过不少铁器给他们。”
林缚的笑容淡了些,指了指货栈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 “不卖与通敌者”。
周掌柜的脸僵了一下,随即又笑了:“大人说笑了,我只是个小商人,哪敢通敌?再说了,跟着大人做生意,有钱赚,还安全,谁傻得去通敌啊。”
他这话倒没说错。自从军屯的商队走南闯北,沿途的盗匪听说有石敢当、苏文他们护送,躲得远远的,连关卡的税吏都不敢刁难 —— 谁都知道,林缚现在是崇祯皇帝跟前的红人,惹不起。
看着周掌柜期待的眼神,林缚突然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