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旻一边叫着一边往董卓身后躲去,可被董卓一把薅住,然后被甩下去。
“哈哈哈~牛辅、胡轸给我好好修理下这臭小子,整天没大没小的!”董卓大笑道。
被甩下去的董旻和冲过来的牛辅、胡轸撞到了一块,随后就见三人在场中滚做了一团,其他没加入的人,都在席位上喝酒叫好,董卓更是坐在主位上哈哈大笑的看着这一幕。
闹腾了好一阵,三人才停了下来,此时的董旻也是一副丢盔卸甲的狼狈模样,牛辅和胡轸两个原本就衣衫凌乱的,更是变成披头散发的模样,三人互相对视后,都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在坐的所有人也都大笑了起来,不得不说这时的董卓阵营内部氛围是非常的和谐。
董旻又重新回到了董卓身边,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仰头一饮而尽,又抓起了一块烤羊肉大口吃了起来。
“叔颖,皇甫老儿那边怎么说?”董卓亲手帮弟弟斟满酒,笑着问道。
“还能怎么说,催促大哥你出兵呗!又拿朝廷对平叛的进度不满说事,其他的压根不提。”董旻口中咀嚼着烤肉,有些含糊不清的说道。
“那皇甫老儿有说过什么时候从长安出兵嘛?”董卓继续问道。
“没说,只是说他的职责是镇守长安,护卫皇陵!不过我听说是朝廷答应的枭骑万队,戎车三千,以及钱粮和军饷,迟迟未到。”董旻把嘴里的肉咽了下去,又喝了一大口酒后说道。
董卓这时也收起了之前的笑容,低头沉思了起来,对于皇甫嵩催促他出兵去镇压叛军,董卓压根就懒得理会,甚至在心底里董卓反而非常感谢北宫伯玉等人,要不是他们叛乱,他董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东山再起。
毕竟当时为了保命,董旻可以把这些年董卓攒下的那点家资都差不多散尽了,而这次的牢狱之灾更让董卓认清了一个现实,自己在战场上拼命搏杀换回来的功绩,只不过是皇帝老儿一句话就能抹杀掉的,这昏庸的灵帝只会听信身边那些宦官的一面之词,不要说自己,就连卢植那样一心为国的人,不也被诬陷差点丢了性命。
如今自己虽然重新被启用,但只封了一个中郎将而已,手底下这三万多人,只有五千人是朝廷给的军士,将领更是没有一个,还是自己重新召集旧部,沿途自谋钱粮,才拉起了这样一支队伍。
朝廷他娘的不给钱不给粮,兵士只给五千,让老子去镇压号称十万之众的叛军,这在搞笑嘛!我董卓他娘的看起来像一个傻子嘛!
董卓虽然口中喊着皇甫嵩皇甫老儿,一是朝廷是以皇甫嵩为主帅,官职上直接压了他一头,平叛黄巾时两人可都同为中郎将。其次董卓自认为自己之前就已经屡立战功,平定黄巾时更是与卢植一起直面黄巾首领张角和张宝,打得那都是黄巾军的精锐,后面反倒是被皇甫嵩摘了桃子。
不过董卓可不会小看皇甫嵩带兵的能力,毕竟平叛黄巾其所展现出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像皇甫嵩这样根正苗红的将门子弟,多少会有些看不起像董卓这样的野路子出身的将领,但也不至于在长安固守不出,只让董卓去送死吧!
董卓有些想不通其中的症结所在,并且他现在的心态早已和之前不同了,才不想像以前一样无脑的冲锋陷阵,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而且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才是王道。
“文优,你觉得本帅该如何行事?”董卓突然看向了他席位的左后方,原来这里也摆着一张席位,而此处并未被帐中的灯火照的很明亮,昏暗中的席位上坐着一个身穿儒衫的男子,整个营帐中也只有此人的衣衫最为齐整。
随着董卓的话声,营帐中的所有人都看向了儒衫男子,也就是与贾诩并称三国第一毒士的李儒。
李儒,又名李孝儒,字文优,生卒年不详。司隶左冯翊合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东汉末年的博士、弘农郎中令。
其实正史上对李儒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就连李儒是否是董卓的女婿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鸩杀弘农王及何太后一事,在 《三国志》、《后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有明确提及。
虽然贾诩和李儒同样被称为毒士,但相比较李儒来说,贾诩还差得远那,毕竟老贾属于被动放毒,其毒计多为权谋和自保,反观李儒就更为直接和残暴,只弑君一举就是当时人所难以接受的,更不要说后面火烧洛阳,挖掘皇陵,劫掠百姓等,但要说到深远影响,那还是老贾的反攻长安影响更大,直接导致汉室权威崩溃,天下直接陷入割据混战之中。
“按兵不动,继续等待时机!”李儒不紧不慢的说道。
“可皇甫老儿那边已经几次三番的催促了,真要是朝廷怪罪下来,恐怕那皇甫老儿会拿本帅去顶罪。”董卓继续问道。
“恐怕他没有那个机会了,再则将军可以先上书一封给朝廷,将您手中的兵力情况如实汇报上去,当然了这多出来的两万余人,可都是在将军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