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妙厨 > 第八十一章 不对

第八十一章 不对(2/3)

,想是倒香灰的时候烧了衣服。”

    “因家里无人,就给几个钱叫我帮着浆洗衣服——我一会先给缝补起来,免得洗坏了。”

    宋妙只觉奇怪,又搭着略问了几句,不过众人年龄、平日里做什么事,这几日可有不见了人的。

    “都是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每日出去得早,回来得晚,有两个我只是搬进来的时候见过一回,后来就再没碰到过。”那妇人道。

    宋妙见她所知不多,便只笑笑,跟那小莲打了个招呼,告辞走了。

    她匆匆回家,因连日奔波,实在疲乏,连胃口都少,随便垫了几口,算着时间先睡了一觉,等起来之后,就开始忙着做福糕。

    前一向她送了些福糕给孙里正,转天朱氏上门,跟她订了两大盒子,说要给一位长者贺寿,宋妙一直记在心上,昨日上门时还特地问了,仍旧算数,只是把时间改到了今日下午。

    福糕这东西不能久放,虽不难做,却耗时得很,等宋妙把那“福”、“寿”二字都嵌好,装进食盒里,已经过了未时。

    她提着去了孙家。

    这一回竟是朱氏来应门,见得宋妙,连忙道谢,不用她问,先把家中事说了。

    原来那孙里正昨晚就回来了,到家拍板做主,说是那孙二多半要下狱了,要是孙二媳妇不愿等,等判书下来,就托人进去问话,写个放妻书,让里头按了手印出来,至于子女,只要孙二媳妇愿意,尽数可以带走。

    也不知道他怎么安抚的,孙家叔叔婶婶竟是没有反对,只唉声叹气。

    此时孙里正在叔叔家里头打点,朱氏则是回来料理寿礼,等办妥当了,仍旧是要回去帮忙照管。

    那朱氏一边说,一边叹,最后道:“罢了,不说这个,今次还要多谢你帮着送信,不然老孙未必回得来这样早。”

    两人说了几句家长闲话,朱氏付了账,才让她把那食盒放进两抬挑担上。

    宋妙见状道:“这糕点乃是两色豆蓉做的,若是路上一颠一颠,只怕要散,还要请挑夫小心些才好。”

    朱氏道:“哪有什么挑夫,就我自己送去。”

    她道:“我给你交个底,今次是李都头他娘过寿,因左右军巡院里头才换了上官,下头人人都不敢办,礼也不敢收,只我们两家是常年走动的,私下常有来往,总不能断了,我怕叫了外头人送,传些风言风语,干脆自己跑一趟得了。”

    宋妙见那挑担里东西甚多,便问道:“婶子怎么拿?”

    “我背个大篓子,左右手提着……”

    朱氏一边说,一边比划,比着比着,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发愁道:“好像有些多了,不好拿。”

    宋妙送佛送上西,笑道:“要是婶子信得过,我陪你走一趟,也算是搭个手。”

    ***

    且不说此处宋妙赶在饭点前,陪着那朱氏去送寿礼,京都府后衙之中的一间房里头,赵府尹、郑知府、陶公事,另还有一名刑部侍郎却是端坐其中,秦解陪坐。

    案情到得此刻,虽未尘埃落定,也已经有了几分明了。

    下了朝会,几个职责所在的人少不得聚在一起了解进度、讨论分工,又商议明日上朝时候当要如何汇报,用什么口径。

    眼见就是饭点,大部分事情都商议得七七八八,只有些细节待要确认,那郑知府便顺势道:“忙了半日,大家都饿了吧?我吩咐他们喊公厨备了饭菜,想必早准备好了,我们不如先吃了饭再议。”

    又道:“膳房人多,今日就在这里吃好了。”

    陶公事笑道:“早饿了,旁的还罢了,那清炒豆芽是有的吧?”

    因见那刑部侍郎有些奇怪,陶公事就笑着跟他解释道:“他们京都府衙的膳房很上得了台面,尤其有一道清炒豆芽,那厨子炒得特别出挑,特别爽口。”

    正说话间,外头早有人杂役把饭菜一一送来。

    昨晚几人去得仓促,膳房里给他们吃的乃是大锅饭,今日早有准备,虽不至于满满当当,却也摆了一桌,四个人吃五菜一汤,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还有冷盘和果子。

    几人或配饭,或配炊饼馒头,一边吃,一边还不忘继续说事,说着说着,最后一盘菜终于上了,正是那清炒豆芽。

    陶公事一筷子当先伸了出去,等吃进嘴里,正要笑,一尝到味道,那笑容却是忽然僵住。

    他咽下口中食物,仍不相信,又夹了一筷子。

    此时那侍郎也已经跟着夹了,仔细尝了尝,方才问道:“公事是不是特别喜欢吃豆芽?”

    然而这话一问出口,他就见桌上另三人也频频往炒豆芽的盘子里伸筷子。

    众人吃过之后,脸上表情俱都古怪。

    最后还是郑知府第一个发的问,道:“我怎么吃着,觉得这豆芽有些不对?”

    “炒豆芽不就是这个味道吗?有什么不对的?”那侍郎道。

    “这就是个寻常炒豆芽,昨日不是这样的。”

    这话一出,桌上昨日吃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