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四章 回家

第四章 回家(1/3)

    “呵。”

    看到辞职信上的字,王副总经理不由冷笑了两声。

    “行,我倒要看看你能到哪去看看,赶快收拾你的行李,准备滚蛋吧。”

    陈舟已是重活过一次的人,听到王副总经理话里话外的讽刺并未生气,只是出言提醒。

    “王副总经理,想赶我走的话就快点给人事打电话办手续,别光动嘴皮子。”

    ……

    和王副总经理彻底撕破了脸皮,陈舟的离职手续办得出奇的快,不到下午3点,人事部就加班加点地结算了他的工资。

    同一时间,他收拾好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叫了辆出租车,将自己的衣物行李和带回来的厚厚一迭画全都装上车,离开了水泥厂。

    ……

    “去哪啊?小兄弟。”

    本地的出租车司机都很健谈,陈舟坐到副驾驶位子上,他立即主动搭起话来。

    听到这话陈舟一愣,他想了一会才回忆起自己家的地址,便回复司机。

    “绿树家园小区,一号楼。”

    “好嘞,绿树家园14块昂。”

    司机报出了价格。

    陈舟已经很久没坐过出租车了,早就忘记打车回家的价钱该是多少了,只点了点头,然后便不再说话,扭头望着车窗外。

    见这位乘客不善言谈,司机也就识相地闭上了嘴,专心开车。

    ……

    出租车疾驰在公路上,公路两旁,行道树绿叶婆娑。

    穿行在道路上的轿车来来往往,发动机的声音,车内香水浓烈的味道,按喇叭的人连同斑马线上无视红绿灯聚众穿行的人吵成了一锅聒噪的大杂烩。

    望着这繁华匆忙的景象,陈舟心中却没有多少重回故地的喜悦。

    已经太久太久没见过车辆穿梭,没听到过这些声音,闻到过这种气味儿,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陌生,甚至惶恐。

    所谓近乡情更怯,从前在岛上生活的时候总觉得孤独,觉得寂寞。

    阔别28年,再回来,他反倒不觉得这座小镇如记忆中那般亲切了。

    父亲母亲,这些血肉至亲,被时间抛在了脑海深处,想到即将与他们再见面,陈舟甚至想不出自己该说什么话。

    低下头,打开手机,翻动相册,看着那些本应是几天前或者几个月前拍的照片,他却觉得恍若隔世。

    思考未持续太久,出租车已离开偏远的郊区,驶入镇上老城区。

    这里的小区都是零几年或者九十年代末建造的,多为职工楼。

    那时建造技术不先进,老小区楼都没有电梯,最高只有六层,一梯两户,住在顶楼的人爬楼梯上去颇费体力。

    陈舟家的楼就是买的老职工楼,总共花了二十多万,这楼算是他们家里最有价值的不动产了。

    ……

    这座名为巴林旗的小镇最早建设于80年代末,当时规划城镇的时候并未考虑到汽车会发展到每家一辆甚至两辆。

    随着时代发展,原本足够宽阔的道路被越来越多的车辆塞满。

    路旁和老城区的小区内都未设立停车场,若想在繁华的步行街或者超市购物,开车是个很不明智的选择,因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

    当然,伴着新城区的规划,更加宽阔的道路和停车场都一一建起,但新城的房价太贵,政府主持建设的新商业街也没有商贩愿意光顾。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购物兴起,早期的服装大卖场受到了严重冲击。

    顾客学会网购后,许多卖衣服的店铺都承受不住房租和水电费的开销,纷纷关门大吉。

    疫情期间,本就不景气的实体行业又受到了进一步冲击,如今的巴林旗,无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都显得有些萧条了。

    不过疫情过去后,镇上的餐饮业却发展得很不错。

    巴林人可能舍不得花钱买衣服或者买奢侈品,但在吃这方面总是不亏待自己的肠胃。

    来自南方的川菜馆、火锅、麻辣香锅,还有鲁菜、粤菜甚至是茶馆都一一开了张,只要口味合当地人胃口,店铺干净,服务态度好,哪怕贵一点也有不少顾客上门,生意都还算红火。

    到了晚上,步行街一带更是人流涌动。

    成排的小吃摊从街这头排到街那头,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二手玩具的、卖古玩的、卖宠物的、卖老鼠药脚气药的,有人拿着大喇叭喊,有人摇着扇子坐在马扎上等人光顾……

    虽只是一座内陆小镇,却也有其独有的繁华景象。

    绿树家园小区原为工商局的职工楼,后来随着工商局的员工工资逐渐走高,攒下积蓄,其中不少人都搬出了小区,将闲置的楼房出租或者卖掉了。

    别看这小区楼老,但位置还算不错。

    距离小区两条街便是南新街,镇上的早市就在那条街上,陈舟记得他妈每天早晨都会起个大早骑着电动车去早市买菜。

    早市的菜新鲜便宜,还有猪肉和牛羊肉卖,就是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