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玉符传奇 > 第60章 传奇永续(终章)第一章 :惊现古墓

第60章 传奇永续(终章)第一章 :惊现古墓(1/1)

    西北戈壁的八月,烈日如同熔化的铁水倾泻而下,炙烤着起伏的雅丹地貌。林夏摘下沾满砂砾的护目镜,脖颈间的汗滴顺着防晒服的领口蜿蜒而下,在地质锤的金属柄上凝成白色盐渍。这支由二十三人组成的\"丝绸之路文明考古队\",已在这片被卫星地图标记为\"无人区\"的荒漠中驻扎了整整九十天。车载探地雷达的屏幕始终泛着单调的灰,直到今天下午三点十七分——

    \"林教授!这里有异常!\"队员小张突然扯掉防尘面罩,被晒得脱皮的脸上满是震惊。探地雷达的波纹剧烈扭曲,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阴影,如同嵌入大地的神秘密码。林夏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仪器屏幕上,那个深度约五米的异常区域,边缘竟呈现出唐代墓葬特有的券顶弧度。

    她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地质锤的敲击声在寂静的戈壁格外清晰。第一下,是松散的砂砾;第二下,传来沉闷的回响;第三下,金属锤面撞上硬物发出清脆的\"当啷\"声。林夏蹲下身,戴着手套的手指拂去浮土,青灰色的墓砖一角显露出来——砖面上,双鱼缠绕的暗纹如同沉睡的古兽,在夕阳下泛起幽光。

    \"全体注意!启动一级保护预案!\"林夏的声音通过对讲机响彻营地。二十分钟内,遮阳棚在墓葬上方搭建完毕,无人机群升空进行三维扫描,恒温恒湿的文物提取箱被整齐排列。当第一块墓砖被完整取出时,砖缝间的糯米灰浆还保持着千年前的韧性,这是唐代工匠特有的建筑智慧。

    随着挖掘工作推进,墓道逐渐展露真容。甬道两侧的壁画虽历经千年侵蚀,仍能看出鲜艳色彩的残留。左侧壁画上,一队骆驼商队正穿越沙漠,驼队首领腰间的玉符光芒四射,照亮了身后数十名戴着帷帽的商旅;右侧壁画描绘着一场盛大的会盟仪式,中原官员与西域君主围坐在波斯风格的地毯上,案几中央赫然摆放着双鱼玉符。

    \"这和敦煌172号洞窟的壁画构图几乎一致!\"研究唐代美术史的王博士声音发颤,他举着相机的手微微抖动,闪光灯照亮了壁画上斑驳的金箔。林夏注意到壁画角落的题款,虽已模糊不清,但\"龟兹画工\"四个残字,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唐代西域画师籍贯完全吻合。

    主墓室的石门重达千斤,考古队动用了特制的液压起重设备。当门缝透出第一缕光线时,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墓室中央的石棺椁上,九条鎏金螭龙缠绕盘旋,龙首共同衔住一块双鱼玉佩——可惜玉佩只剩残片,断裂处参差不齐,仿佛诉说着某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供桌上,半块残破的玉符尤为引人注目。它的材质呈现出奇异的半透明质感,在冷光灯下泛着星辉般的光泽。林夏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文物舱,突然发现玉符裂隙中嵌着暗红色的结晶。\"这可能是干涸的血迹。\"她的判断让现场陷入短暂的寂静,千年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接下来的发现更令人震撼。墓室东壁的壁龛里,整齐码放着三十卷竹简,虽然部分已碳化,但\"西域都护府\"、\"屯田令\"等字样依然清晰可辨。在棺椁底部的暗格中,考古队发现了一卷绘有丝路路线的绢帛地图,从长安到罗马的每一处关隘、绿洲都标注得极为详细,某些路段还特意用朱砂标出\"双鱼护佑\"的字样。

    最让林夏动容的,是一封未寄出的家书。泛黄的麻纸上,墨迹已晕染得断断续续,但\"璃儿勿念\"、\"待西域事毕,定归终南\"等字句,仍能让人感受到写信者跨越时空的牵挂。通过碳十四检测与文献比对,初步判断这座墓葬的主人,极有可能是陈玄策家族的成员,甚至不排除是陈玄策本人的衣冠冢。

    消息传出后,考古现场被媒体的聚光灯包围。直播间里,百万网友实时观看考古发掘过程,热议不断。当双鱼玉符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时,弹幕瞬间被\"传奇照进现实\"、\"原来故事是真的\"等评论刷屏。而在考古队的临时实验室里,林夏正凝视着显微镜下的玉符样本——那些检测出的龟兹孔雀石粉末,以及玉符内部呈现出的星象纹路,似乎都在暗示着,这个发现仅仅是揭开了冰山一角,更多关于双鱼玉符的秘密,正等待着被逐一破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