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04集:学府林立

第404集:学府林立(1/3)

    《秦国学府风云》

    第一章:学府初兴

    秦国,在变法的浪潮推动下,如同一轮初升的朝阳,正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传承变法的智慧,秦国开始大力兴办学府。从繁华的都城到偏远的郡县,一座座学府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承载着秦国未来的希望,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为耀眼的存在。

    都城咸阳,那座规模最为宏大的学府——咸阳学宫,坐落在城中心的一片开阔之地。学宫的大门巍峨耸立,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金色的门钉,彰显着学府的庄严与尊贵。大门上方的匾额上,“咸阳学宫”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是国君亲自题写的,意在昭示学府对于秦国的重要性。

    踏入学宫,庭院中绿树成荫,青石铺就的小路蜿蜒通向各个殿堂。学宫汇聚了各地的名师大儒,他们或是白发苍苍、德高望重,或是正值壮年、学识渊博。在一间宽敞明亮的讲堂内,老夫子赵谦正站在讲台上,手持书卷,神情专注地讲解着经史子集。台下坐着数十名年轻的学子,他们身着统一的学子服,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夫子的一举一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竹简上记录着重点内容。

    “所谓经史子集,乃我华夏文化之瑰宝,经,乃经典之着,关乎天地之道,为人处世之准则;史,则记录往昔岁月,兴衰荣辱,可供诸君借鉴……”赵谦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在讲堂中回荡。

    而在另一处演武场上,兵法谋略的课程正在进行。将军李阳站在一众学子面前,手持长剑,一边比划着剑招,一边讲解着排兵布阵的要点。“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诸君不可拘泥于既定之法,需懂得灵活应变,如这剑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可攻可守,正如行军作战一般……”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眼中满是对未来驰骋沙场的憧憬。

    与此同时,在学宫后方的一片田地里,农学大家孙禾正带着一群学子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讲解着农耕水利的知识。“这灌溉之法,关乎庄稼之收成,若能合理引用水源,便可使土地肥沃,粮食增产,我秦国之昌盛,离不开这农田之丰收啊……”

    第二章:学子之志

    在这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年轻的学子们怀揣着报国之志,日夜苦读钻研。

    学子苏秦,来自一个偏远的小郡县,家中贫寒,但他自幼聪慧好学,听闻咸阳学宫广纳学子,便毅然踏上了求学之路。他每日总是第一个来到讲堂,最后一个离开,夜里在油灯下苦读到深夜。他深知,唯有学得一身本领,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才能为秦国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秦,你又这般刻苦,莫要累坏了身子。”同窗张仪看着苏秦熬红的双眼,忍不住劝道。

    苏秦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张仪兄,如今秦国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我等有幸入这学宫学习,怎能不竭尽全力?我愿以所学,助秦国称霸天下,让百姓过上富足安稳的日子。”

    张仪听了,微微点头,他亦是有着同样的抱负。张仪出身世家,本可凭借家族的庇佑安稳度日,但他志不在此,一心想要在这变革的时代中闯出一番名堂。

    在学宫的角落里,还有一位名叫韩非的学子,他性格内敛,平日里话不多,但一谈起学问,便滔滔不绝。他对法家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一个人在藏书阁中翻阅各种典籍,试图探寻出更为完善的治国之法,想着有朝一日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秦国的律法建设之中。

    而女学子吕雉,虽为女儿身,却有着不输男子的才情与志向。她在经史子集的学习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时常与夫子们探讨一些独到的见解,她渴望有一天能凭借自己的智慧,为秦国的文化传承添砖加瓦,让更多的人知晓学问的重要性。

    第三章:学术争鸣

    学府中时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激烈的学术辩论声,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是智慧交融的乐章。

    一日,在学宫的辩论堂内,一场关于“霸道”与“王道”的辩论正在激烈进行。

    主张“霸道”的学子李斯站起身来,慷慨陈词:“如今乱世,各国纷争,唯有行霸道,以强大的武力和严苛的律法震慑四方,方能使秦国迅速崛起,称霸天下。若一味追求王道,讲究仁德,那只会在这弱肉强食的世间被他国吞并。”

    而支持“王道”的儒生淳于越立即反驳道:“霸道虽可一时逞强,却难以长久。王道以仁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若秦国只知征伐,不顾百姓死活,即便能夺得天下,又怎能长治久安?”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互不相让。其他学子们也纷纷加入讨论,有的支持李斯,认为当下形势紧迫,霸道是最快的强国之道;有的则站在淳于越这边,觉得王道才是治国的根本。整个辩论堂内气氛热烈,争论声此起彼伏。

    在兵法谋略的领域,也有着不同观点的交锋。有的学子认为应当效仿孙武,以奇谋制胜,兵不厌诈;而有的则觉得应当遵循吴起的理念,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纪律,稳扎稳打。

    就连在农耕水利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