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才俊聚首:秦国的强盛如同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整个天下,各国在其引领下纷纷效仿变革,积极探寻着各自的发展新途。在秦国都城咸阳的一处雅舍之中,几位年轻一辈的才俊正围坐在一起,他们目光炯炯,脸上满是踌躇满志的神情。
苏秦率先开口,他手持一卷竹简,轻轻敲打着桌面说道:“诸位,我秦国如今变法有成,然不可就此止步。就拿农业来说,虽现已有不少良法,可若能进一步改良农具,推广新的耕种之术,那粮食产量定能再上一个台阶啊。”
一旁的张仪微微点头,捋了捋衣袖,接口道:“苏秦兄所言极是,不仅农业,商业亦是关键。如今各国往来频繁,我秦国若能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大型集市,规范商贾交易,降低税赋,吸引更多他国商人前来,那我大秦的财富必将滚滚而来。”
商鞅的后人商皓也在列,他目光深邃,语气沉稳道:“军事器械的打造也万不可忽视。如今周边虽暂无大患,但居安思危,若能研制出更锋利的兵器,更坚固的铠甲,还有那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我大秦的军队便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秦国在他们的设想下一步步迈向更高峰的辉煌景象,整个雅舍中都弥漫着一股积极进取的热烈氛围,那是年轻一辈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豪情壮志。
第二章:农业革新
在众人的推动下,秦国官府开始大力支持农业革新。各地郡县纷纷召集能工巧匠,按照新的设计打造农具。
有一位名叫鲁伯的老匠人,带着徒弟们日夜钻研,终于打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耒耜,它的头部更加锋利,入土更为轻松,而且在木柄处做了巧妙的改进,使用起来更加省力。这种新型耒耜一经推广,百姓们纷纷称赞,开垦荒地的速度大大加快。
同时,秦国还从他国引进了一些优良的农作物种子,比如一种产量颇高的粟种,在秦国的土地上试种后,收成十分可观。官府组织了专门的农官,深入田间地头,向百姓们传授新的耕种之术,何时播种、如何灌溉、怎样除草施肥,都一一详细讲解。
在渭水之畔,有个叫李村的地方,以往百姓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仅能勉强糊口。可自从用上了新耒耜,种上了新粟种,按照新的耕种方法劳作后,粮食产量比往年足足多了两成。村里的百姓们看着堆满粮仓的粮食,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对未来的日子也充满了希望。
第三章:商业繁荣
张仪的提议也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秦国在通往各国的主要道路上,选择了几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建立起了大型的集市。
咸阳城外的西市,便是其中最为繁华的一处。集市中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有专门售卖丝绸布匹的,来自秦国各地以及他国的精美丝绸在这里琳琅满目,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的丝绸吸引着各国商人的目光;还有售卖陶器、瓷器的区域,秦国工匠烧制出的陶器坚固耐用,瓷器则精致典雅,上面绘着精美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而售卖香料、珠宝等奢侈品的区域更是热闹非凡,异国的香料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璀璨的珠宝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为了吸引更多商人,秦国官府降低了商税,并且安排专人维护集市的秩序,保障交易的公平公正。各地的商人听闻后,纷纷赶来。一时间,西市中车水马龙,不同口音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商业繁荣的乐章。
一位来自楚国的商人陈生,原本只是小本经营,这次来到西市,看到如此繁荣的景象,他抓住机会,购入了大量秦国的丝绸和陶器,运回楚国后,大赚了一笔,之后更是频繁往来于秦楚之间,生意越做越大。
第四章:军事器械升级
商皓则全身心投入到军事器械的打造升级之中。在秦国的兵器工坊里,铁匠们日夜忙碌着。
他们改进了冶铁的工艺,使得打造出的兵器更加锋利坚韧。秦军原本使用的长剑,经过改良后,剑身的硬度和韧性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在战场上挥舞起来,削铁如泥,杀伤力大增。
而在铠甲的制造上,工坊的工匠们采用了多层皮革与铁片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的铠甲轻便却又极为坚固,能有效抵御敌方的攻击。
攻城器械方面,更是有了重大突破。一种新型的投石车被研制出来,它的射程比以往的投石车远了许多,而且投石的精准度也大大提高。在演练场上,士兵们操作着投石车,巨大的石块被高高抛起,准确地落在了远处的标靶区域,威力惊人。
秦军的将领们看到这些升级后的军事器械,心中底气更足了,都盼望着能在未来的战场上一展身手,让秦国的威名更加震慑四方。
第五章:学府林立
年轻才俊们深知,要想让秦国持续强盛,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于是,在他们的建议下,秦国开始大力兴办学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都城咸阳到各个郡县,一座座学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