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80集:卫鞅回归

第380集:卫鞅回归(2/3)

退伍来管堤坝。

    老兵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别提了!前阵子赵国的人过了边境,抢了咱们三个村,守军愣是没敢追。说是军饷发不下来,兵器也锈得没法用……”

    卫鞅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他推行军功爵制时,曾亲自制定了军饷发放的章程,规定士兵的俸禄要比平民高三成,战死的士兵家属还能得到田产和抚恤金。可现在……

    “商君,您回来就好了。”老兵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我们都盼着您回来呢,只有您能管得了那些贵族。”

    卫鞅拍了拍老兵的肩膀,没说话。他知道,这次回去,面对的恐怕不只是几个贪赃枉法的小吏。

    马车进入栎阳县境时,卫鞅看到路边的田里站着不少人,却没人干活。一个老农正蹲在田埂上哭,旁边的人劝着:“别哭了,哭也没用,种子都烂在地里了,今年怕是要绝收。”

    “怎么回事?”卫鞅让车夫停下车。

    老农见他穿着布衣,不像官府的人,便叹了口气:“去年秋天涝了,水渠坏了没人修,今年开春又旱,地里的麦子都枯死了。我们想去修水渠,可县尉说要先交徭役税,不然不让去……”

    “徭役税?”卫鞅皱起眉头,“新法规定,徭役是百姓的义务,不用交税。”

    “说是新君即位后改的规矩,”老农抹着眼泪,“贵族们不用交税,税都加到我们头上了。你看那边,”他指着不远处一片肥沃的田地,“那是甘龙家的田,雇了我们村的人去种,说是给粮食,可到现在一粒没见着。”

    卫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那片田里的麦子长得郁郁葱葱,显然是精心照料过的。他记得那片地原本是分给军功士兵的,怎么变成甘龙家的了?

    “商君?”车夫在他身后低声道,“前面就是栎阳城门了。”

    卫鞅抬头望去,栎阳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灰黄色,城门口的士兵正盘查着进出的人,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色。他深吸一口气,对车夫说:“走吧。”

    三、栎阳风雨

    马车刚到城门口,就被士兵拦住了。一个队长模样的人打量着卫鞅,喝道:“下车检查!”

    卫鞅没动,从怀里掏出诏书。队长看了一眼,脸色微变,却还是硬着头皮道:“就算有诏书,也要检查。现在栎阳查得严,防止有人冒充……”

    “放肆!”卫鞅的声音陡然提高,“你可知我是谁?”

    队长被他的气势吓了一跳,后退了一步。这时,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人从城门里走出来,看到卫鞅,眼睛一亮:“是商君吗?我是景监大人的儿子景离,奉父亲之命来接您。”

    卫鞅认得他,当年景监是第一个支持变法的大臣,后来因病去世了。他点了点头:“有劳了。”

    景离瞪了那个队长一眼:“还不快放行?这是商君,你们也敢拦?”

    队长连忙赔罪,卫鞅却没心思计较这些。他跟着景离走进城,看着街上的景象,眉头越皱越紧。

    栎阳的街道比他离开时冷清了不少,路边的店铺关了一半,几个小贩蹲在地上叫卖着劣质的布匹和粮食,看到穿吏服的人走过,吓得赶紧把东西藏起来。

    “商君,您看那边。”景离指着街角的一处建筑,“那是甘龙家的绸缎铺,原本是您下令开设的官营布店,去年被他们家强占了。”

    卫鞅望去,那店铺的门面上挂着“甘记”的招牌,门口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家丁,正把一个想买布的妇人推搡出去。

    “还有那边,”景离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宅院,“那是公子虔的新宅,占了三条街,把原来的民居都拆了。好多人没地方住,只能睡在城墙根下。”

    卫鞅的脚步顿住了。他记得那条街原本住着不少工匠,都是当年他从各国招来的,为秦国制造兵器和农具。现在……

    “商君,前面就是王宫了。”景离提醒道。

    卫鞅抬头望去,王宫的宫门紧闭着,门口的侍卫比以前多了一倍,个个神色警惕。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过去。

    侍卫通报后,卫鞅被领进了王宫。新君驷正在书房里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站起身:“商君,你可算回来了。”

    卫鞅躬身行礼:“臣参见君上。”

    “免礼。”驷示意他坐下,“这几年委屈你了。”

    卫鞅摇摇头:“臣不敢。臣在外面听说秦国近来有些困难,不知……”

    驷叹了口气:“唉,说来惭愧。你走后,那些旧贵族又开始兴风作浪,新法被他们改得乱七八糟。现在百姓怨声载道,军队士气低落,周边的国家也蠢蠢欲动……”

    “君上,”卫鞅打断他,“臣在路上看到,水渠失修,田地荒芜,贵族兼并土地,士兵军饷不足……这些都是新法明文禁止的,为何会变成这样?”

    驷的脸色有些尴尬:“当初……是我听信了谗言,觉得你功高震主,对你多有猜忌。那些旧贵族趁机钻了空子,篡改了新法的一些条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