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65集:刺杀未遂

第365集:刺杀未遂(2/2)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堂上死寂一片,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旧贵族们个个面如死灰,他们从未想过新君竟会如此果决——这位刚登基三个月的少年君主,在卫鞅与旧贵族的角力中,始终表现得游移不定,此刻却露出了比孝公更冷硬的獠牙。

    新君驷缓缓起身,龙袍在晨光中流淌着暗金色的光泽:“甘龙、公孙贾主谋行刺,罪无可赦,即刻押赴市曹处决,族人贬为奴隶。”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瑟瑟发抖的公子虔身上,“公子虔虽未直接参与,却知情不报,革去所有爵位,流放北地,永世不得回京。”

    旨意一下,殿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叩首声。那些曾依附旧贵族的官员此刻恨不得将头埋进地里,卫鞅看着这场景,心中却无半分快意。他知道,这些人的恐惧只是暂时的,只要旧贵族的根基还在,反扑就不会停止。

    三日后,咸阳城的集市上人头攒动。甘龙和公孙贾被绑在刑车上,沿途百姓的咒骂声如同潮水——有人扔来烂菜叶,有人唾弃着他们的名字,更多的人则在议论新法的好处。“要不是商君,我家哪有三亩良田?”“去年我儿凭军功得了爵位,这些老东西就是见不得咱们平民过上好日子!”

    卫鞅站在城楼上,看着刑车缓缓驶向刑场。赵成走到他身后,递上一封密信:“大人,北地传来消息,公子虔在流放途中自尽了。”

    卫鞅展开信纸,上面只有潦草的三个字:“新法存”。他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心中五味杂陈。这位与他斗了半生的对手,最终竟以这种方式承认了新法的不可逆转。

    “大人,”赵成低声道,“近来各府都安分了许多,连家奴都不敢在街头喧哗了。”

    卫鞅望向城中鳞次栉比的新宅——那是军功爵获得者的居所,青瓦白墙,透着蓬勃的生气。“安分不代表臣服,”他轻声道,“传令下去,加强军备,督促各地开垦荒地,新法要比从前推行得更彻底。”

    夕阳西下时,卫鞅的车驾驶过望夷巷。巷中的血迹早已被冲刷干净,青石板在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墙头上,几个孩童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新法的度量衡符号,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车驾渐行渐远,将咸阳城的喧嚣抛在身后。卫鞅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漫长征途上的一站,旧贵族的阴影虽暂时散去,但秦国要真正强大,还要越过无数险滩。他从袖中取出那枚青铜令牌,摩挲着上面的刻痕,突然想起孝公临终前的嘱托:“新法若成,秦必霸天下。”

    夜色渐浓,咸阳宫的灯火次第亮起。新君驷在书房中翻阅着卫鞅呈上的《分户令》,案头还摆着各地报来的垦田数据——短短三个月,关中新增良田万顷,这是变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他拿起朱笔,在奏章上批下“准奏”二字,窗外的月光恰好落在纸上,将那两个字照得如同烙印。

    此时的卫鞅府邸,灯火通明。卫鞅正与几位支持新法的大臣商议修订《军爵律》,竹简翻动的声音与窗外的虫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独特的夜章。赵成带着护卫在府外巡逻,腰间的铜铃偶尔轻响,像是在为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站岗放哨。

    渭水滔滔,流过咸阳城的每一个夜晚。那些潜藏在暗流中的阴谋虽已败露,但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卫鞅知道,只要新法还在推行,只要秦国还在向前,他的剑就永远不能入鞘。而咸阳城的百姓们,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安稳中,将新法的种子埋进了心里,只待一场春雨,便能长成参天大树。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