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驷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沉默着,思索良久后,才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孤需再细细调查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公子虔等人虽有些不甘心,但也不敢违抗太子的命令,只得退下,心中却想着要再想办法推动此事,让太子尽快定卫鞅的罪。
第五章:卫鞅进宫
卫鞅得知公子虔等人上奏太子诬陷自己谋反的消息后,心中虽气愤,却也明白当务之急是向太子解释清楚,打消太子的疑虑。
于是,他整理好衣冠,进宫面见太子驷。在宫殿中,卫鞅行过大礼后,看着太子,诚恳地说道:“太子殿下,臣听闻有人诬陷臣谋反,此乃天大的冤枉啊!臣一心只为秦国,推行新法,皆是为了让秦国能强大起来,称霸诸侯,怎会有谋反之心呢?”
太子驷看着卫鞅,问道:“那你可知,他们呈上了所谓的证据,那些信件和信物,看着可不像是假的。”
卫鞅赶忙回道:“殿下,定是有人蓄意伪造,意图陷害臣啊!臣变法以来,得罪了不少旧贵族,他们不甘心失去特权,便想出这等卑鄙手段来对付臣。殿下可派人去仔细查验那些证据,定能发现破绽。”
太子驷微微点头,他其实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卫鞅一直以来对秦国忠心耿耿,他是看在眼里的。当下便说道:“孤会派人再去详查,你且先回府,等候消息吧。”
卫鞅谢恩后,退出了宫殿,他知道,这场与旧贵族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第六章:证据查验
太子驷派出了自己信任的几位大臣去查验那些所谓的卫鞅谋反证据。这几位大臣皆是心思缜密、公正严明之人,他们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先是对那些信件的笔迹进行仔细比对,他们找来了卫鞅平日里书写的诸多文书,经过一番细致的甄别,发现那伪造的信件笔迹虽模仿得有几分相似,但在一些细微之处,还是与卫鞅的真迹有着明显的差别。
接着,又去调查那些所谓与他国勾结的信物来源,一番追查下来,发现根本就是无中生有,都是有人刻意安排布置的。
“殿下,经过臣等查验,那些证据皆是伪造,应是有人蓄意陷害卫鞅大人。”负责查验的大臣回宫向太子驷回禀道。
太子驷听闻,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同时也对那些旧贵族的行径感到愤怒,他冷哼一声道:“哼,竟妄图用这等手段来蒙蔽孤,实在可恶!”
不过,他也明白,旧贵族势力庞大,此事不能轻易处置,还需从长计议,以免引起朝堂更大的动荡。
第七章:旧贵族再谋
公子虔等人得知证据被查验出是伪造的消息后,心中虽有些慌乱,但并未就此放弃。他们聚在一起,又开始谋划新的计策。
“这次被识破了,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得想别的办法。”
“是啊,那卫鞅一日不倒,咱们就别想恢复往日的荣光。”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公子虔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们可以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卫鞅的新法如何如何不好,让百姓们对他心生不满,然后再借机上奏太子,说卫鞅失去了民心,不能再让他主持变法之事。”
众人听了,觉得此计可行,当下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买通了一些地痞无赖,让他们在栎阳的街头巷尾故意宣扬新法的种种不是,夸大其词,说什么新法让百姓们生活更加困苦,赋税加重等等。
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面露犹豫之色,有的则被蛊惑跟着起哄,一时间,栎阳城中人心惶惶,对新法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第八章:卫鞅应对
卫鞅很快就得知了旧贵族在民间散布谣言的事,他深知若任由这些谣言传播,后果不堪设想。当下便命人将那些为首的无赖抓了起来,带到闹市之中。
“尔等受何人指使,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卫鞅面色冷峻,看着那些吓得瑟瑟发抖的无赖质问道。
那些无赖起初还嘴硬,不肯招供,可在卫鞅的威逼之下,最终还是道出了背后是旧贵族指使的真相。
卫鞅当即命人当众宣读他们的罪行以及背后主谋,向百姓们解释新法的真正意义和带来的好处,稳定住了百姓的人心。
“各位乡亲,新法推行以来,大家有目共睹,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田地增多了,粮食也丰收了,这都是新法的功劳啊!切莫被这些小人的谣言所蛊惑。”卫鞅大声地向百姓们说道。
百姓们听了,渐渐醒悟过来,对卫鞅又恢复了信任,而旧贵族的这一计又再次落空了。
第九章:孝公驾崩
然而,就在这朝堂纷争不断,局势紧张之时,孝公终究还是没能熬过病痛,溘然长逝。整个栎阳城都笼罩在哀伤之中,百姓们纷纷身着素衣,为孝公哀悼。
而对于那些旧贵族来说,他们觉得机会来了,加快了他们废除新法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