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30集:冶铁的革新

第330集:冶铁的革新(2/3)

,铁性竟丝毫不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叫百炼钢。”梁匠师擦着汗,“铁要像人一样,经得住敲打。”

    四、铁犁与剑

    秋收前,新铁坊造出了三百张铁犁。左庶长卫鞅亲自带人来验看,让人把犁架在木牛上,在城外的荒地里试耕。黑九爷扶着犁把,只觉得犁尖入土时像切豆腐,往日要三个壮汉才拽得动的犁,如今一个人牵着木牛就能走。

    “好犁!”围观的农夫们爆发出喝彩。去年种十亩地要忙一个月,今年有这新犁,怕是半个月就够了。

    卫鞅却没笑,他指着铁坊另一头:“兵器如何?”

    梁匠师让人抬出十把剑,剑身泛着青黑色的光。卫鞅拔出其中一把,随手劈向旁边的木桩,木桩应声断成两截,剑刃却没卷。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河西战场,献公的剑被魏兵的戈磕出个大口子,老秦王当时就红了眼。

    “这剑,能劈开魏武卒的铁甲吗?”卫鞅问。

    梁匠师摇头:“魏人的铁甲是冷锻的,比这剑硬。但我能铸出更长的矛,三丈长的矛,不用劈甲,能直接刺穿。”

    卫鞅盯着那些长矛,矛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忽然转身对黑九爷说:“你教其他铁匠这法子,三个月内,我要一万张犁,五千把矛。”

    黑九爷心里一紧:“左庶长,老匠人认死理,怕是……”

    “认死理?”卫鞅从腰间解下一块秦半两,“学会新法的铁匠,每铸一张犁赏半两,每铸一把矛赏一两。学不会的,铺子归官。”

    这话像块烙铁,烫得黑九爷心口发疼。他想起王铁匠,那老伙计昨晚还骂魏人是狐狸精变的。可当他把赏钱的事说给其他铁匠听时,骂声渐渐没了。有个年轻铁匠摸了摸新犁,小声说:“俺婆娘说,要是能多挣半两,就给娃添件新袄。”

    五、铁火燎原

    冬天来得早,渭水结了冰。黑九爷的铁匠铺里却热气腾腾,他把梁匠师教的法子改了改,用秦地的枣木做风箱,用终南山的青石当石胆,铸出的犁比魏人的还多了个小弯钩,翻地时能顺带把草根勾出来。

    “黑九爷,你这犁咋比新铁坊的还好用?”有农夫来买犁,摸着那弯钩直乐。

    黑九爷咧着嘴笑,露出豁了颗牙的牙床:“魏人的法子是骨架,咱秦人的土办法是肉,合在一块儿才结实。”

    这话传到卫鞅耳朵里,他亲自来铁匠铺看了看,指着那弯钩说:“这个好,就叫‘秦钩犁’,让各县都照着做。”他又递给黑九爷一块腰牌,“拿着这个,去终南山的铁矿挑好料,不用缴税。”

    黑九爷接过腰牌,那牌子是铁铸的,上面刻着个“鞅”字。他忽然想起三年前,这左庶长第一次来栎阳,穿得像个逃难的,在五羊皮馆啃冷饼。如今人家成了秦国的刀,自己却成了磨刀的石头。

    开春时,秦国的田野里到处都是“秦钩犁”的影子。狗剩跟着黑九爷学了半年,也能独立铸犁了。他铸的犁比师父的还亮,村里的姑娘见了他,总爱往他怀里塞块麦饼。

    “师父,您说左庶长为啥非要改冶铁的法子?”狗剩一边拉风箱一边问。

    黑九爷往炉里添了块炭,火苗“腾”地窜起来:“你没见河西来的伤兵?缺胳膊少腿的,都是因为兵器不如人。种地的犁不结实,打下来的粮食不够吃;打仗的矛不锋利,守不住家。这铁啊,是秦国的骨头,骨头硬了,人才站得直。”

    他说着,抡起锤子砸在烧红的矛坯上,火星溅在墙上,映出满墙的黑影,像一群正在冲锋的士兵。

    六、熔炉之心

    初夏的一天,梁匠师要回魏国了。卫鞅在五羊皮馆摆了酒,黑九爷也被请去作陪。梁匠师喝了口秦酒,辣得直皱眉:“你们的酒像刀子,比我们的爵酒烈多了。”

    卫鞅笑了:“秦人的日子苦,不喝点烈的,扛不住。”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这是秦国的冶铁新法,多谢先生指教,我把您的法子写进去了。”

    梁匠师接过竹简,翻了翻,忽然叹了口气:“我在魏国时,总听说秦人是蛮夷。来了才知道,蛮夷不是指说话土,是指没见过好东西。如今你们有了好犁好矛,再不是蛮夷了。”

    黑九爷听不懂他们说的文绉绉的话,只是一个劲给梁匠师倒酒。他想起这老魏人,教他看火色时,总说“火要像人心,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这话他记在心里,比记打铁的法子还牢。

    送梁匠师出城那天,黑九爷往他包袱里塞了把秦钩犁的小样,是用最好的铁打的,小巧玲珑,能当摆件。“先生回去给娃看看,这是咱秦人造的。”

    梁匠师接过那犁,忽然眼眶红了:“我爹当年给魏文侯铸剑,说剑有灵性,认主。这铁也一样,在哪儿生根,就护着哪儿的人。”

    他走后,黑九爷站在城门口,望着西边的尘土发呆。狗剩跑过来,手里举着个新铸的矛头:“师父,您看这矛头,梁匠师说能刺穿三层甲!”

    黑九爷接过矛头,沉甸甸的,冰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