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 第453章 周军出战

第453章 周军出战(1/2)

    春日的原野,本该是播种的季节。

    可自从燕人将大量的百姓迁往北方,秦、晋两国涌入十几万大军之后,整个河东郡满目萧条,一片荒芜。

    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之下,连派军士进行屯田都无法做到。

    王凝之赶到东垣的时候,秦军已经将谢玄围在安邑,桓伊困在闻喜。

    好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日,从洛阳往河东运送了不少粮草物资,暂时的围城,城中的军心还算稳定。

    “荆州军在湖县和风陵渡一带设防,阻止秦军进入崤函道,截断我方后路,幼度派军镇守虞阪,保护粮道安全。”

    听完刘牢之的汇报,王凝之点点头,“临汾一带的燕军可有动静?”

    “暂时还没有,”刘牢之答道:“我派人沿汾水布下探子,严密盯防北岸。”

    王凝之对着地图思考了好一阵,秦军大举进犯,若是不能立刻给予回应,恐怕不甘寂寞的慕容垂也会过来插一脚,到时情况就更复杂了。

    “你带两万五千人去闻喜,解桓子野之围,我领五千人去绛县,让燕军不敢轻易南下。”

    刘牢之说道:“王公领五千人守北线太少了,我去解围,带两万人足矣。”

    “无妨,燕军看不到机会,不会轻举妄动,”王凝之笑道:“但你这可是周军的第一战,一定要给我打漂亮点,配合桓子野,击退吕光。”

    刘牢之应道:“王公放心,此战必胜。”

    王凝之点点头,“下去准备吧,早些动身,不要贪功冒进,以免被秦军夹击。”

    闻喜和安邑相距不远,邓羌随时可能出兵增援吕光。

    刘牢之一一应下,大步离开了。

    王凝之准备停当,率军出东垣县,抵达绛县。

    上回占领了这个废弃的小县城后,王凝之便命人加固了城防,将其作为防守平阳的第一道屏障。

    城头打出的旗号,汾水沿岸增多的游骑,种种迹象,都在告诉北岸的燕军,王凝之回来了。

    刘牢之则率领两万五千人秘密来到中条山西麓,在山间埋伏下来,准备夜袭吕光。

    平阳城内,燕主慕容垂收到了前方的探子回报,得知绛县一带晋军的异动。

    太子慕容令说道:“王凝之亲至,看来秦、晋两国会在河东有一场大战。”

    “王凝之受封开国,肯定想有所表现,”慕容垂冷静道:“秦军兵力虽多,但在晋军的多线牵制下,恐怕难有作为。”

    主动进攻的一方总是更难的,更别提还是攻城了。

    慕容令问道:“那我们要不要出兵相助?”

    慕容垂摇摇头,“王凝之都来了,一旦我们介入,晋军肯定会转入城池防守和偷袭粮道,到时候就是比拼消耗了,他们两国都耗得起,但我们不行。”

    “那也不能坐视不理,”慕容令说道:“河东不行,我们可以转战其它地方。”

    慕容垂微微颔首,对长子的这个说法表示认同,“东则攻晋,西则攻秦,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这两年,燕军在北方拿下了原属于代国的漠南草原,再往北就是广阔的戈壁沙漠了,所以想要进一步壮大,只能往东西两侧。

    慕容令沉吟片刻,“我以为攻打晋国的幽州更为合适,西边的草原没多少人口,取之无益。”

    并州往西,是后世的毛乌素沙漠,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大片草原,是秦国分给匈奴人的牧场,而燕国眼下最需要的,是耕地和人口。

    慕容垂若有所思,半晌才道:“你觉得秦军不是王凝之的对手,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慕容令点头称是,“若是王凝之攻打关中,胜负尚未可知,但在河东交战,秦军的补给远不及晋军便利,到了夏季,河道还有被晋人水军封锁的风险。”

    “是啊,”慕容垂叹道:“但秦军别无选择,丢了河东,关中对于晋军而言,便是门户大开。”

    眼下晋强秦弱,燕国只有帮秦国,才有可能稳住现有的局面。

    慕容令回到正题,“阿爷以为该进攻哪里?”

    “你率军去进攻幽州,我到临汾看看,”慕容垂说道:“不能让晋人太轻易得到河东。”

    慕容令领命。

    闻喜城头,桓伊正带人巡视城防,长子桓肃之跟在他身边。

    转了一圈下来,看着城外灯火通明的秦军营地,桓肃之担忧道:“城中不过数月之粮,秦军若是一直这么围困,恐怕城中军心涣散。”

    桓伊笑道:“不用担心,我们又不是孤军奋战。”

    “可谢幼度同样被困在安邑,”桓肃之说道:“眼下两城之间失去联系,还不知道他那边的情况如何。”

    桓伊淡然道:“那也不用紧张,洛阳方面不会坐视不理的。”

    桓肃之迟疑了片刻,低声道:“听说王叔平在建康谋求封国之事,哪里还顾得上这里。”

    桓伊看了儿子一眼,问道:“你想说什么?”

    “王叔平明显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