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 第410章 吴郡困局

第410章 吴郡困局(1/2)

    谢安呆坐在原地,他会稽的东山庄园也在这场战火中被毁。

    好在谢家如今有谢石和谢玄位列方镇,带走了不少族人,谢安又在中枢,一些没有出仕的小辈都跟着他学习,谢家的人员损失并不大。

    但一想到王凝之居然敢和乱军交易,不声不响地放他们渡海进入吴郡,威逼建康,谢安还是有点恼怒。

    谢安虽然在桓冲面前替王凝之说了话,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以王凝之的能力,乱军这么大的动作,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就算没有纵敌的实据,王凝之也逃不掉知情不报的罪名。

    可他已经拿下了会稽,接下来的事谢安甚至都可以预见,王凝之肯定会追着乱军进入其他郡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朝廷能拿这样的王凝之怎么办呢?

    桓冲嘴上喊得凶,让他和王凝之真刀真枪地打上一场,他敢吗?

    谢安第一次觉得,晋室是真的难以为继,司马家垂拱而治,世家缝缝补补的日子都到头了。

    王凝之不是桓温,桓温还有点名士架子,放不下颜面。

    但从会稽的事情来看,已经没有什么能约束王凝之了。

    谢安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下诏给刘牢之,让他回师,毕竟他是晋陵太守,而叛军正在攻打他治下的无锡。

    至于王凝之,朝廷已经无能为力了。

    收到诏书的刘牢之询问王凝之意见,王凝之让他不用理会,争夺扬州的计划已经开始,就没有回头的可能。

    王凝之给洛阳去信,调兵一万增援晋陵,把守建康的东大门。

    孙恩逃离山阴后,一路南下,先后进入东阳郡和临海郡,重新聚拢了一支队伍,但刘牢之在他身后穷追不舍,孙恩始终无法夺取一个稳定的落脚点,扩大自己的规模。

    往往是他在前面杀散了官军,还没喘口气,后面的刘牢之就追了上来。

    进入吴郡的孙泰和卢竦打出了东海王复位的旗号,摇身一变,成为了晋室的忠臣,但在桓冲的扬州军面前,他们始终未能更进一步。

    但叛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桓冲急切间也无法收回吴郡。

    王凝之在庄园里住了数日,一直差人盯着山阴城内的动静。

    刘桃棒接管城池后,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除了分发粮食之外,就是带着大家清理废墟,恢复生产。

    王凝之一开始是很气的,可后来看到刘桃棒的所作所为,发现和自己最初到鲁阳时并无二致。

    原来刘桃棒没变,而是自己变了。

    王凝之已经没有耐心在一座城池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他看到的都是大局,他无暇去考虑这座城池里的每一个百姓。

    站得越高,离下面的人就越远,远到足以漠视他们的生死。

    刘裕看出他情绪不高,问道:“刘将军连下数城,怎么王公看起来不是很开心?”

    “你说我放任孙恩逃窜,为祸地方,然后再出兵收复,是不是很卑鄙?”王凝之问道。

    刘裕摇摇头:“成王败寇,赢了就是赢了,输了的人才会想那些。”

    王凝之哑然失笑,“听说你初次上阵,就连杀数人,当时害不害怕?”

    “不害怕,”刘裕说道:“战马刚跑起来的时候我有点紧张,但长枪刺入第一人的胸膛后,我就只剩兴奋了。”

    王凝之叹道:“你和刘桃棒一样,都是简单直接的人,不像我,脑子里乱七八糟的。”

    刘裕想了想,说道:“我们想得少,正因为王公你想得多。”

    “小小年纪,还挺会说话,”王凝之摇摇头,甩开那些不痛快,笑道:“跟在我身边,有点埋没你了,过几日我回京口去,你就留在这里跟着道坚吧。”

    刘裕大喜,忙道:“王公是打算让我领军吗?”

    “你才十四岁,领军还早了点,”王凝之笑道:“先跟在刘道坚身边多学多看,隔段时间给我写封信汇报下情况,我觉得你可以了,自然会给你领军的机会。”

    刘裕高兴地答应下来。

    正如王凝之说的,眼下的刘裕思想简单,生死看淡,就想早点混出点名堂,让母亲和弟弟们过上好日子。

    数日之后,洛阳的援军抵达京口,王凝之也坐船返回,将南方的战事和两万多人马尽数交给了刘牢之。

    周旋许久之后,桓冲的扬州军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在嘉兴大败孙泰的叛军,将他们逼回吴县。

    所以王凝之没在京口待几日,便率军南下,亲自坐镇无锡,此地距离吴县不足七十里。

    他在会稽做的事情,可不能看着桓冲重演,追着叛军进入晋陵。

    王凝之不打算进入吴郡,但若是孙泰要跑来晋陵,他也不介意拿下这份大功。

    吴县城中,孙泰和卢竦都是一脸的挫败。

    他们起事太容易,不管是会稽还是吴郡,都没费什么功夫便拿下了,废帝司马奕也被他们拿到手中。

    可接下来不管是面对刘牢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